*
首頁

 

05/04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中的石門古戰場,在戰後被屏東縣政府列為當地十大景點之一。(圖1)除了紀念碑上「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的文字,透露當年牡丹社人奮勇抵抗日軍攻擊的心境外,就當時臺灣的歷史氛圍有何意涵?大清帝國、臺灣、日本三者之間又產生了何種關係?何以位於臺灣最南端的牡丹社人會遭受日軍的攻擊?接下來隨著「時空旅行」特展旅人-沈葆楨的腳步,走入石門古戰場,探尋牡丹社事件發生的源由,瞭解沈葆楨來臺善後與建設的歷史背景。
*
六、結語

清帝國比日本早了10年面臨西方列強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但並沒有積極地面對這些由海路進攻的外來勢力,反而採取消極抵抗的態度。牡丹社事件的發生點醒了清政府長期以來對治理臺灣的消極態度和臺灣在國際舞臺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讓洋務運動在臺灣的進行,有了新的契機。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