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設施、國家治理與社會秩序:基礎設施政治視角下的東臺灣案例/王乃雯女士(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台大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博士級研究人員)
【環境史研究群講論會】
講 題:水利設施、國家治理與社會秩序:基礎設施政治視角下的東臺灣案例
主講人:王乃雯女士(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台大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博士級研究人員)
主持人:顧雅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 間:2025年3月20日(四)10:30-12:30(10:00開放入場)
地 點: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802會議室
進行方式:實體講座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環境史研究群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cox5b6RhiCCJR2KB8
【摘要】
在東台灣研究中,長期以來「國家」始終是重要的關鍵詞;但其多半指涉為由上而下的統治「政體」。相對於此,本次演講預計以「(農田)水利設施」作為切入點,呈現地方社會如何在漫長的歷史中,經由環繞(農田)水利設設施」之行動者網絡,逐步交織了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選擇以此作為本次演講之焦點,主要在於臺灣農田水利設施早期為私人財產,後來才逐步在國家系統介入下,成為其地方權力部署之重要節點;而此一特色進一步展現在農田水利設施是在漫長寬闊的時空爭議中,從「官民屬性」難辨正式轉向「基礎設施」的定位。
而台灣農田水利設施的基礎設施化,從歷史層面來看,更傾向於藉組織之再造,一併解決因社會變遷而來處於不同權利位階的各項問題。而農田水利設施管理的集權化,雖從官方論述來看,其必要性來自「水」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資源;但從實務來看,這也與地方權力的盤整收編有關。本是演講將透過歷史上長期處於國家治理之外的東臺灣玉里鎮為例,來呈現此一整編之過程。
【備註】
1.本活動請於3/14(五)前填寫表單,恕不接受現場報名,報名成功者,將以email通知。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助理李孟霖(asithteh@gmail.com)。
2.本活動不提供線上直播,現場名額限50人。
3.本活動為本院環境教育項目之一,全程參加者可得2小時環境教育時數。領取方式說明:(1)將於報到現場發放時數證明,非中研院內人員無需簽名,但請至原服務單位完成登記手續。(2)院內人員請於「環境教育活動簽到單」簽名,時數將由台史所辦公室進行登記。
4.本活動提供午膳,請於報名表中選擇葷食或素食,亦可選擇不用餐。
~~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