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群

研究群名稱: 文化史研究群
研究群召集人: 吳叡人
開始主持時間: 2009-10-31
研究群成員: 陳培豐、張隆志、吳叡人、陳姃湲、莊勝全、蕭阿勤(合聘研究員)、翁佳音(兼任研究員)
研究群助理: 陳玟婷

本群專長涵蓋歷史學、人類學、政治學、文學等不同學科背景,是本所最具跨領域特色及科際對話能力的研究團隊。 本研究群自1998年成立以來,便力主重視成員的研究自主性和原創性,希望透過長期而深入的學術對話,逐步形成具有實質意義的研究傳統。 研究策略更強調跨領域學際對話、跨斷代比較研究,以及多語言史料運用等研究取向。本研究群的研究課題,涵蓋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法律史、十七世紀臺灣社會史,以及當代臺灣文化社會學等領域。

本群均以臺灣近代文化史與東亞比較殖民史為參考主軸,積極與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交流互動,並逐步朝向下列集體研究的方向發展,包括﹕

  1. 一、在基礎學科方面:以臺灣近代文化史為核心,除致力於日治時期研究外,並從長時段的整體觀點進行晚清和戰後初期的跨斷代比較研究。
  2. 二、在區域比較方面:以東亞近代殖民史為範疇,結合當代民族主義研究與後殖民史學思潮,開拓比較殖民主義的新領域。
  3. 三、在學際整合方面:以多學科為研究群發展特色,致力推動跨領域對話及國際交流,期能逐步建立臺灣文化史成為本土研究的新興領域。

目前,本群進行中及未來個別研究計畫與主題有:

  1. 臺灣民族主義的歷史社會學分析、臺灣政治思想史系譜之建構,以及臺灣政治史詮釋架構之提出。理論關懷則為民族主義、國家形成、政治認同等。 近年研究方向包括臺灣政治思想史(「臺灣左翼傳統研究」);原住民政治思想史;從轉型正義的角度,詮釋臺灣殖民經驗的道德意義。 現階段除持續進行臺灣政治思想史的建構之外,亦將焦點延伸至臺灣政治史架構之上: 第一,從地緣政治、社會整合與制度積累的角度,建構臺灣國家形成史的詮釋架構; 第二,確立日本殖民統治之「差序吸收」體制對臺灣認同的塑造效果,以及戰前、戰後臺灣民族主義的解釋機制。
  2. 臺灣殖民現代性分析、日本殖民論述與殖民地文化政治。近年來的研究課題包括十九世紀臺灣的邊疆治理與領土政策,日治前期臺灣的殖民論述與文化政治, 臺灣史學的多元知識傳統與典範變遷,以及當代臺灣公共歷史與地方記憶。在研究討論方面則以臺灣殖民現代性分析,後殖民史學與跨國歷史,以及臺灣島史觀等課題為主。 現正進行臺灣殖民文化史與史學史的專書寫作,以及臺灣公共歷史學的研究計畫。
  3. 臺灣原住民史、明清史、西洋史學經驗與成果。近幾年除探討「臺灣史」的史學思想與理論實踐外,主要是將漢、歐語等各語文獻,放眼於近代初期世界史,或明清東亞/東南亞的歷史脈絡中, 探索十六到十八世紀臺灣的社會與文化。研究對象在原住民史方面,已由先前的所謂「平埔族」,深入到現在的法定原住民族,如泰雅、賽德克、布農、排灣等。 除了原住民族之外,也考訂荷語文獻、檔案所載之歷史地名,並持續致力於荷語檔案,如「決議錄」、「長官書信」等的文獻譯註工作。
  4. 臺灣語言與文學史、流行歌謠、日本語同化政策。臺灣的「殖民特異性」做為問題意識的出發點,其範疇大致包括: (1)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學發展與讀書大眾之間的關係,(2)臺灣的漢詩與漢文體,(3)近現代臺灣的聲音文本—歌謠。 上述三個研究對象雖然都是臺灣,但均以東亞、特別是日本與中國為思考座標;是一跨領域式的研究,希望能克服以往一些研究以單線式的手法、 將文化問題扣連到Nationalism的缺點,而企圖能更精緻地闡述臺灣的本質。

本群也致力舉辦各種學術討論活動,引介當代各國關於殖民主義及民族主義之代表性研究成果,進而開拓比較殖民文化史等新的研究領域。 在國際學術工作坊及研討會的舉辦方面,自2007年起,陸續主辦「比較殖民主義」等小型讀書會、「比較殖民主義與文化」國際學術工作坊、「帝國在臺灣」工作坊、「比較殖民主義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日治時期的譯者與譯事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此外,每月定期舉行咖啡時間演講,邀請各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進行報告和討論。 未來將著重以日本殖民時期為出發點,透過工作坊及整合型研究計畫,推動臺灣近代社會文化史及東亞比較殖民史等兩大方向的主題研究。

近年演講活動(2019年4月-2023年4月)
編號 日期 講題 主講人
1 2019年4月30日 Nation-State Formation at the Interface: The Case of Taiwan 吳叡人(本所副研究員)
2 2019年4月30日 The Taiwan Expedition: New perspectives on 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the Meiji Restoration Robert Eskildsen(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歷史系教授)
3 2019年7月24日 臺灣哲學、歷史與文化的主體性問題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本所訪問學者)
4 2019年8月27日 數位人文、公眾史學與臺灣研究:實作與反思 張隆志(本所副研究員)
5 2021年1月27日 「島史的求索」系列講座1──導言:當代臺灣史學史論綱 張隆志(本所副研究員)
6 2021年2月3日 「島史的求索」系列講座2──從方志到邊疆:中國地方史傳統在臺灣 張隆志(本所副研究員)
7 2021年2月24日 「島史的求索」系列講座3──新領土與南進:日本殖民地研究傳統在臺灣 張隆志(本所副研究員)
8 2021年3月10日 「島史的求索」系列講座4──代用品與實驗室:美歐區域研究傳統在臺灣 張隆志(本所副研究員)
9 2021年3月24日 「島史的求索」系列講座5──從鄉土到國族:臺灣反對運動與本土歷史研究 張隆志(本所副研究員)
10 2021年4月7日 「島史的求索」系列講座6──當代臺灣史學:從學院臺灣史到公共歷史學 張隆志(本所副研究員)
11 2021年5月4日 謊言與新生:薩瑪納扎騙局與歐洲臺灣研究的誕生 簡宏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12 2021年5月5日 「香港戰後新生代民主運動精神史」系列講座1──疑團滿腹:甘於事大的民主路 徐承恩(本所訪問學者)
13 2021年8月11日 「香港戰後新生代民主運動精神史」系列講座2──細說從頭:戰後新生代的育成 徐承恩(本所訪問學者)
14 2021年8月25日 「香港戰後新生代民主運動精神史」系列講座3──各行其是:背逆民意的民主路 徐承恩(本所訪問學者)
15 2021年9月8日 「香港戰後新生代民主運動精神史」系列講座4──點解點解:斷裂的文化傳承 徐承恩(本所訪問學者)
16 2021年9月29日 「香港戰後新生代民主運動精神史」系列講座5──點樣點樣:消失的政治傳承 徐承恩(本所訪問學者)
17 2021年10月13日 「香港戰後新生代民主運動精神史」系列講座6──等待果陀:北望神州的近代化迷思 徐承恩(本所訪問學者)
18 2021年10月27日 「香港戰後新生代民主運動精神史」系列講座7──單思苦夢:不被認可的中國情懷 徐承恩(本所訪問學者)
19 2021年11月10日 「香港戰後新生代民主運動精神史」系列講座8──夢醒時分:戰後新生代的民主運動之終結 徐承恩(本所訪問學者)
20 2022年3月25日 1920年代「亞細亞聯盟論」在東亞的發展狀況 許時嘉(日本山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部準教授)
21 2022年6月29日 殖民主義與去殖民暴力:以日本殖民主義與戰後臺灣、韓國為例 魏龍達(本所博士培育計畫)
22 2022年9月30日 殖橫跨時代的學術生命:陳紹馨對社會科學的想像與實踐 鄭力軒(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23 2022年12月28日 官僚柳田國男的學思閱歷與官界體驗 曾寶滿(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4 2023年3月3日 排斥與包容:1930-40年代殖民地臺灣的言論空間 谷川舜(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政治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訪問學生)
25 2023年4月27日 國家控制與社會形態的反思:從臺灣到韓國 林筱慈(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 )、魏龍達(臺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候選人)

近三年籌辦工作坊/研討會(2019年9月-2022年7月)
會議類型 舉辦時間 主題 備註
工作坊 2019年9月3日 「島嶼與大陸──民族主義與國家形成脈絡中的核心/邊陲關係」工作坊 與Kingston University, London, England合辦
工作坊 2022年7月15日 「1930年代臺灣的媒體、圖像與文化政治」工作坊  

相關連結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