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11/28 (五)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從石門古戰場走入牡丹社事件

發佈日期 2013年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品慧

牡丹社事件中的石門古戰場,在戰後被屏東縣政府列為當地十大景點之一。(圖1)除了紀念碑上「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的文字,透露當年牡丹社人奮勇抵抗日軍攻擊的心境外,就當時臺灣的歷史氛圍有何意涵?大清帝國、臺灣、日本三者之間又產生了何種關係?何以位於臺灣最南端的牡丹社人會遭受日軍的攻擊?接下來隨著「時空旅行」特展旅人-沈葆楨的腳步,走入石門古戰場,探尋牡丹社事件發生的源由,瞭解沈葆楨來臺善後與建設的歷史背景。
*
下村宏文書
內容摘要:

下村宏文書,主要包含日記七冊,記述時間從1915年起至1921年止,涵蓋下村宏擔任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至1921年辭去總督府官職期間,約1,275頁。在這段期間,臺灣共經歷三名總督府治理,即安東貞美(1915-1918)、明石元二郎(1918-1919)、田健治郎(1919-1923)。透過總督府官僚親身記錄的日記,可作為研究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政務決策、推行,以及觀察當時日籍官僚人際網絡的第一手史料來源。

檔案產生者:

下村宏(1875-1957),字海南,日本和歌山縣士族。1898年東京帝國大學政治科畢業後入遞信省,1901年出任北京郵便局長。1902年赴德留學研究儲匯制度,返日後擔任儲金局長等職。1915年10月經柳田國男推薦,轉任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1919年8月官制改革後稱總務長官)直至1921年7月10日辭職止。任內廢止小學教師制服佩劍、笞刑等,並設立供臺灣人升學的高等專門學校。辭官返日後,入大阪朝日新聞社任取締役,1930年起擔任專務理事、副社長等職至1936年止。1937年任貴族院議員,1943年任日本族送協會會長,1945年任鈴木貫太郎內閣國務大臣兼情報局總裁,致力使日本國內得以不流血結束戰爭,並在戰後投入日本體育的重建。下村宏是學者,也是詩人,並為佐佐木信綱門下著名歌人,擅長隨筆、短歌等。著有《終戰秘史》、《財政讀本》、《八‧一五事件》等書。

實體數量:

日記影本7冊,計1,275頁。

海外典藏/合作單位: 徵集方式:

本日記原存日本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室,屬於「下村宏文書」全宗下之「書類の部」中的「日記‧手帳」。2008年12月,由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檔案文獻團隊親赴該館,實地查看相關的檔案內容,確認與臺灣的關聯性及史料價值,並透過影印重製方式取得,再交由團隊所屬臺史所檔案館典藏。

執行團隊:

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檔案文獻)

取用方式:

檔案文獻團隊徵得之海外資源,交由所屬單位臺史所檔案館典藏,已完成檔案整編與著錄,目錄開放於臺史所檔案典藏系統供各界查詢,以影本形式於館內閱覽室提供閱覽服務。有關檔案典藏閱覽服務各項資訊,請詳見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網頁。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