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8/08 (五)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清領到日治時期臺灣女性相關檔案

發佈日期 2011年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

隨著臺灣社會的發展,性別意識的提升,婦女史、性別史研究也成為日益重要的學術領域之一,而相關史料的挖掘與開發,一直是婦女史學者們所關注的課題。臺史所在經過 20 餘年的田野工作、購藏、各方捐贈與合作,累積了不少來自臺灣官方和民間社會中,與女性相關的的資料,包含文字及影像檔案等。本文將簡介所內檔案館數位典藏之清領到日治時期女性生活相關史料。

*
美國

地球科學與地圖圖書館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內,負責典藏與管理歷史空間圖資,以及提供相關學科資源閱覽及應用服務的單位。

美國檔案管理事業的發展始於美國歷史協會(1884年成立),該協會成立後致力於檔案組織系統標準化的發展,遲至1934年美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方成為一獨立機構。1935年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國家檔案館(Archives I)落成。1949年檔案館進行改組,改隸屬聯邦行政總署兼負管理現行文書的新任務,易名為國家檔案暨文書服務處(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Services, NARS)。1985年成為一獨立的聯邦機構,再次更名為美國國家檔案暨文書總署(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NARA)。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聯邦文化機構,目的在支援國會之研究,以及提供美國民眾可供使用之資源。國會圖書館起源於1800年,1814年8月24日英國軍隊燒毀圖書館所在建築,將3,000冊核心館藏化為灰燼。1815年1月30日,美國國會批准購置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私人圖書館,共計添購6,487冊圖書。至今,館藏量達138,313,427件,包含超過32,000,000冊圖書及其他印刷資料、2,900,000件錄音資料、12,500,000張照片、5,300,000幅地圖、5,500,000件散頁曲譜以及61,000,000件手稿,是全球最大圖書館。因此,國會圖書館亦期望全面性蒐藏與保存人類知識及其相關產物。自1962年起,國會圖書館於印度、埃及、巴西、印尼、肯亞以及巴基斯坦設立辦公室,作為海外資源徵集、編目以及保存工作之作業據點。透過國內例行徵集以及海外徵集工作,國會圖書館取得大量非英語資料,目前有近半數館藏是蒐集超過470種語文之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