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01 (二)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柴坑仔社關係文書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

近年來,平埔族研究雖日趨熱絡,但在個別族社的研究上,柴坑仔社(今彰化市境)的研究,累積成果極少;本所購藏的「柴坑仔社相關文書」,時間從乾隆4年(1739))至明治44年(1911),共114件;內容多樣,不僅包含大量的土地關係資料,也有豐富的社會生活資料,足以討論柴坑仔社在交力林、大肚溪下游一帶的擴散、遷徙史,以及土地經營、埔漢關係變遷等議題 。

*
三、足跡在丹麥

10月27日,林獻堂遊歷至丹麥哥本哈根,父子三人於斜風細雨中往遊海岸公園,園中有銅鑄女神像作耕田之勢,表達以農立國之意。林獻堂藉此歸納丹麥工業不發達的原因在於:工業得以發達,所需的煤和鐵,兩者丹麥皆無生產;工業發達之國,多欠缺食糧,丹麥以農產物輸出,所得之款得以維持國家,故不復有他求。形容丹麥雖小,但人民經濟得以自給自足,與世界無爭而能自得其樂。並於海邊看見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坐於石上,認為其頗有姿勢,人魚風情點染了海濱景色。(圖5)

圖5:1927年10月27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像來源: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