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03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思念與記憶的延續:葉盛吉獄中手稿與書信

發佈日期 2022年3月28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

白恐受難者葉盛吉(1923-1950),臺南人,曾就讀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戰後返臺轉讀臺大醫學系,在學期間加入共產黨,1949年夏畢業,進入臺大醫院第一內科實習,旋與摯友郭朝三之胞妹郭淑姿結褵。婚後未久以涉及參與匪諜組織等叛亂罪嫌被捕入獄,1950年11月29日殞命臺北市馬場町,獨留震驚哀痛的家屬,默默承受畢生難以抹滅的喪親之慟。葉盛吉自學生時期即有書寫日記、紀錄書信往來和整理資料之習慣,即使身陷暗無天日之囚籠,依然執筆不輟,書寫自敘傳、陳情書,留存每一件送物與書信往返紀錄,每週與家族親友通信,並抄錄信件底稿,其用意或為自身留存紀錄,或為爭取一線生機而努力。其身故後留下的獄中書信與手稿,經岳父郭孟揚、妻子郭淑姿整理保存,成為葉盛吉生命最後歷程之珍貴紀錄,亦為理解白色恐怖歷史之重要史料。

*
一、林復振商行

迪化街林復振商行為「大稻埕開基人物」林右藻及其家族所創設。林右藻家族為福建泉州同安籍移民,約於道光年間渡臺,在艋舺地區經商。1853年艋舺爆發泉州三邑郊商與同安籍郊商之間的械鬥「頂下郊拚」,下郊同安人落敗,領袖林右藻率眾輾轉移居仍為荒埔村落的大稻埕,其家族並於此開設「復振」、「復源」、「復興」三間商號。林右藻曾親往香港、福建、廈門等地招商貿易,在大稻埕組織廈郊「金同順」,其後更進一步聯合艋舺泉郊「金晉順」、北郊「金萬利」等共同經商,並擔任三郊總長。日治時期,林右藻家族所經營的商號已交由子侄輩打理,由於部分子孫轉業或遷居他處,僅存侄孫輩所經營的「林復振商行」延續至今。

從長崎泰益號與林復振商行祖輩往來的貿易書信中,可知其家族在日治時期曾經結合復振、復源兩家店號的第二個字,以「林振源」為商號名稱,從事南北貨及海陸物產進口貿易。1915年林振源號的店東林子詵,因所訂購的對州魷、冬菇兩項貨品,在海運途中遭受風雨濡濕之故,發信向泰益號聯繫海損保險理賠處置事宜。(圖1)

圖1:1915年11月2日(舊曆大正4年9月25日)淡水林振源號致泰益號書信
(圖像來源:長崎泰益號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昭和年間林子詵過世後,其子林欽英、林欽典兄弟分號,以「復振英記」、「復振商店」為店名,各自獨立營業。林欽英別創復振英記後,仍與泰益號有所往來,1933年林欽英發信聯繫泰益號,除了說明林振源商號的分號情形外,也懇請泰益號定期告知海產什貨之行情。(圖2)

圖2:1933年9月17日臺北復振英記致泰益號書信
(圖像來源:長崎泰益號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至於今日迪化街上的林復振商行,則是由林欽典所傳承,該行向來以南北雜貨為主要營業項目,1980年代亦跨足喜餅禮盒行業,成為日本紅帽子喜餅的第一間臺灣代理商,並再度使用日治時期祖輩所經營的老店號「林振源」,創立子公司「林振源有限公司」,負責經營喜餅業務。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