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04 (日)

本日不對外開放

*
新港文書與臺灣史上的族群互動

發佈日期 2006年2月14日
撰文/臺史所研究員 詹素娟

17世紀中葉,荷蘭傳教士教導新港社西拉雅族以羅馬字母來書寫自己的語言,即新港語。西拉雅族運用新港語拼寫自己的姓氏、記錄帳目,以及訂立契約。這些目前存留的語言文獻,稱之為新港文書,是研究早期臺灣社會珍貴稀有的資料,可了解荷蘭人對原住民的衝擊與影響、新港人怎樣逐筆失去村社的土地、新港人和漢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等。

*
字句血淚的真實紀錄

「郭淑姿日記」是一部罕見的政治受難者未亡人之日記,真實地記載其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之妻,在丈夫死後所面臨精神上的苦痛與生活上的種種磨難。為撫育愛子,她不得不強自振作前往銀行上班,不願在人前流淚,卻總在獨處的夜晚偷偷哭泣。身為基督徒的她,因著丈夫驟逝,而一度對向來堅信不疑的基督信仰感到茫然無依,「幾乎想要完全拋棄自己的人生觀」,最終又藉著聖經的話語與家人的支持再度站起。十年的日記,承載著記主對丈夫魂牽夢縈的思念、對當局擲地有聲的憤怒,闇夜中無聲勝有聲的悲傷,也映照出柔弱矮小的身軀中,堅毅而剛強的母性。一段「隨想」的緣分,牽纏一部血淚斑駁的生命紀錄。臺灣如何從歷史傷痛中學習成長?細讀日記,不禁令人深深反思。讀者閱讀時,若能同時參考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中的〈葉盛吉文書〉,瀏覽相關的葉盛吉日記、獄中手稿與判決、照片、書信與紀念文集等史料,必然對郭淑姿日記之文字有更加深刻而完整的體會。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