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圖/臺史所檔案館 一、購藏緣起1993 年4月,本院吳大猷院長接到木柵居民譚定亞來信,指其女婿費邁克(Michael H. Finegan)藏有一批臺灣史研究相關史料,願意讓售給中研院。吳院長乃交由當時臺灣史田野研究室策劃委員會召集人、歷史語言研究所管東貴所長酌議是否購買。管將此工作再交由執行小組辦理。筆者(以執行小組召集人的身分)立即前往木柵,了解藏書情形;發現其中有一百多本日治時期出版的書籍,雖非全是海內外孤本,但即使在舊書攤也已經很難買到。此外,有二千多張日治時期的明信片,以及若干居家必備的線裝書、地圖。由於費邁克本人研究宋史,因此也有不少宋史方面的藏書,值得購買。由於費邁克的岳父譚定亞的好意,僅以二十萬元臺幣買回這批珍貴的史料。 二、內容 本所購藏「費邁克(Michael H. Finegan)文書」,內容含:臺灣、中國大陸及日本的地圖(45幅);寫真帖即附有文字說明的圖片,包括:風景類、主題寫真類、日本侵略中國後發行之寫真帖等十餘種;線裝書(主要為臺灣一般家庭日常使用的書),包括居家必備書、尺牘、善書、詩文、小說、歌謠、私塾課本等;以及日清簿、帳簿、臺灣史相關書籍、郵政與風景明信片等。 值得特別一提者:
以上資料是研究社會史相當重要的資料,特別是日治時期研究臺灣歷史發展極珍貴的資料。 三、史料價值 上述費邁克的資料,可以提供幾個未來的研究方向。就地圖而言,都市計畫圖中有臺北、臺中、高雄、嘉義、彰化、臺東、員林、豐原的都市計畫圖,比在各府報、州報、廳報刊登者要群細許多,對研究都市史的人而言,提供了最基礎的資料。此外,還有一些市街圖,尤有益於研究。另外,如三種關於廣東(包括海南、東沙、西沙)不同比例尺的圖,對研究日本占領期間的廣東也提供助益。 其次,寫真帖、風景明信片,以及內容特殊的明信片,其所顯現的風景,特別是紀念水圳、通車典禮、始政紀念日、神社等主題,都與日治時期臺灣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以神社而言,戰後臺灣的神社全部遭拆除,但透過這些留存的圖片,卻得以明白當時的官幣大社等情形;又如各州郡出版的該地名勝及物產,到今日已不再有昔日的樣貌,由這些明信片也可以瞭解當時的景觀特色。這些明信片,若加以整理、研究,應可以寫成一部「圖片的臺灣歷史」。此外,明信片的出版者,如「生蕃屋商店」等重要發行單位(有些圖片是出自日本畫家的手筆,有的由知名攝影師攝製),這些都值得進一步研究。 至於,《家禮會通》、《新編註解初學指南尺犢》、《牖民覺路》等居家必備、社交必須及勸善之善書,都是研究臺灣社會史相當好的資料。不僅如此,《千家詩》、《陳三五娘歌》等,自大陸刊行流傳,到成為臺灣民間愛讀的書籍,不僅可針對其版本及發行單位進一步研究,也可瞭解臺灣社會娛樂時的消閒書。 此外,有關科舉資料,如私塾課本,或抄寫鄉、府、省試的模範文章,這些資料亦有助於瞭解臺灣的科舉情況;又由其抄寫之卷子,亦可欣賞另一種文字之美。(許雪姬) 另有費邁克圖像資料,請至本館「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費邁克集藏」查詢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