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06 (日)

本日不對外開放

*
臺灣省議政檔案簡介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

臺灣省參議會檔案與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為研究戰後臺灣民意機關及實施地方自治變革極具價值之參考史料。本檔案為第一手的議會史料,在內容上則包含民政、地政等多方面的政府行政業務,無論是想探究,如:政治、經濟、民生等議題,都有可利用及研究之處。儘管這兩個時期的議會只歷時約13餘年,在臺灣的議會發展史上仍值得注意及探討。

*
由館藏看日治臺灣醫學教育的建立與醫師的養成
由館藏看日治臺灣醫學教育的建立與醫師的養成

發佈日期 2018年7月23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謝明如 ● 圖/臺史所檔案館

每至七月炎夏,大學指考登場,位居「龍頭」的臺大醫學系,錄取門檻往往成為社會關切的話題之一,不僅莘莘學子欲爭相擠入其窄門,家長亦為企盼子女魚躍龍門、光宗耀祖而煞費苦心。考其原因,醫師一職因專業自主性高,且收入豐厚,於臺灣社會頗受尊崇,臺語有俗諺謂:「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即是強調醫生之高收入;社會亦普遍將之與律師、會計師並稱「三師」,視之為最有「錢途」的職業;尤其臺大醫學系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師資、設備均堪稱醫界之冠,故有望者莫不全力拼搏,以求金榜題名。實際上,臺灣於清領時期,近代西方醫學尚未普及之際,傳統漢醫屬「中九流」之一,所謂「一流秀才二流醫」,社會地位不高,醫生取得優勢地位,乃係日治以降,近代系統性醫學教育建立後才出現的現象。蓋於現代社會中,掌握專業知識的權威性,正是在社會階級中晉升的關鍵。因此,欲瞭解近百年來醫生社會地位之變遷,首先需瞭解醫師養成之經緯。究竟臺灣醫學教育制度如何奠定?其教學內容為何?現在就讓我們以珍貴的館藏,一窺日治時期醫學教育的風貌。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