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13 (日)

本日不對外開放

*
新港文書與臺灣史上的族群互動

發佈日期 2006年2月14日
撰文/臺史所研究員 詹素娟

17世紀中葉,荷蘭傳教士教導新港社西拉雅族以羅馬字母來書寫自己的語言,即新港語。西拉雅族運用新港語拼寫自己的姓氏、記錄帳目,以及訂立契約。這些目前存留的語言文獻,稱之為新港文書,是研究早期臺灣社會珍貴稀有的資料,可了解荷蘭人對原住民的衝擊與影響、新港人怎樣逐筆失去村社的土地、新港人和漢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等。

*
〈長崎泰益號文書〉新開放簿冊類文書
2025-07-10 發表

長崎泰益號是由金門陳國樑(1840-1908)、陳世望(1869-1940)和陳金鐘(1890-1974)三代經營的商號,成立於1901年,並持續營運至1940年代。該商號主要從事海陸物產的批發貿易,主要貿易對象集中於臺灣,並與中國、日本、東南亞及東北亞等地的華人商號進行貿易。泰益號的文書資料大多與這些地區的貿易活動相關,內容涵蓋商業書信、信底、契約、帳簿、電報及電碼等多類經營文件,詳盡記錄了當時的貿易交流與商業運營。

本館新開放〈長崎泰益號文書〉兩個系列的簿冊類文書,資料包括:

  • 系列一:商業經營與家族文書
    本次開放泰益號商業信底與電碼簿,合計350多冊,其中信底年代介於1901年至1940年間,為泰益號與臺灣、上海、新嘉坡與南洋各地商號貿易信底。

 

泰益號臺灣信底丁未年9月吉立
本件為1908年長崎泰益號陳世望致臺北老源順陳錫麟(陳天送)之信底,即寄出信件所保留下來的手抄副本,早期多以毛筆書寫,字跡隨年代略顯模糊。
資料來源:〈泰益號臺灣信底丁未年9月吉立〉,《長崎泰益號文書》(T1001),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長崎泰益洋行臺郊信底複寫便箋丁丑年7月7日起
本件為1937年致臺北金聯發商行蔡水發之信底,採用複寫紙製作副本。
資料來源:〈長崎泰益洋行臺郊信底複寫便箋丁丑年7月7日起〉,《長崎泰益號文書》(T1001),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 系列七:長崎泰昌號等相關文書
    本次開放泰昌號帳簿、商業信底、電碼簿,合計100多冊。其中特別的是留存泰昌號合資創立時的合股帳簿,包括辛酉年(1861)創立帳簿,接著於癸亥年(1863)起至甲戌年(1874);以及乙亥年(1875)至丁亥(1887)年間,合資股本變化與營利分配紀錄。商號信底主要集中於後期泰錩震記時期(1891至1901年)。

 

泰昌永記一本萬利光緒元年歲次乙亥吉立
本件記錄泰昌永記自乙亥年(1875年)至丁亥年(1887年)期間之股本相關資料。右圖為光緒十三年歲次丁亥年之紀錄。
資料來源:〈泰昌永記一本萬利光緒元年歲次乙亥吉立〉,《長崎泰益號文書》(T1001),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文書檔案目錄已開放於「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歡迎查詢及到館閱覽。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