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04 (日)

本日不對外開放

*
新竹關西地區文書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

「新竹關西地區文書」共68件,年代以清道光五年(1825年)為最早,日大正12年(1923)為最晚。內容以關西地區的土地文書、人身契約為主,並包含家族鬮分書等相關資料。透過本批文書得以瞭解關西地區的發展,客家文書遣詞用字的獨特性,以及早期平埔族與漢人在土地開墾上的互動情形。此外,對了解當代婦女生活史,極具參考價值。

*
實業家──大甲杜清(1869-1937)、杜香國(1893-1946)父子

在臺灣西部沿海地區很早就出現帽蓆編織的經濟產業,最初是以家庭副業為主。日本殖民臺灣後,即大力推廣帽蓆產業,並將臺灣所產帽子行銷海內外,包括東南亞地區(圖28)。

明治三十三年(1900),臺中大甲人杜清鑒於帽蓆產業前途無量,於是聚集地方資本,創設「元泰商行」,積極改良大甲帽蓆,並拓展市場至歐美各地。大甲帽蓆盛名遠播,帶動了大甲帽蓆產業的興盛,並因此改善大甲地方鄉民的生活。

明治三十五年(1902)杜清又與地方人士朱麗、李城等創設「大甲帽蓆合資株式會社」,首開工廠,為大量生產大甲帽之先河(圖29)。由於大甲草帽是當時重要外銷商品之一,獲利甚高,無論男女皆投入製帽工業,但女性仍是最主要的生產力(圖30)。

杜香國為杜清之子,先後擔任臺灣證券株式會社專務、大甲商工會會長、蓬萊紙業株式會社社長、大甲信用組合理事等職,父子二人皆活躍於臺中地區的產業及金融業。

圖像 說明
圖28:臺灣帽子的宣傳海報
【所藏編號 A0047_00_00_0007】
圖29:大甲帽蓆會社
【所藏編號A0166_00_00_0046_a01】
圖30:編織大甲帽
【所藏編號A0175_00_00_0015_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