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9/04 (四)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讀遊世界–戰時旅行書寫(1938-1944)

發佈日期 2022年10月27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朱丰中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近年挖掘出日治時期唯一由臺灣人自行創刊的1938至1944年《臺灣新民報》之獨家典藏,本文選輯報中精彩的旅行書寫,藉由來自臺灣與日本旅人所留下的旅程描述紀錄,輔以照片、旅券紀錄、舊籍、明信片等特色典藏,邀請您跟隨旅人足跡讀遊萬里,飽覽烽火中北京、滿洲、美國、德國、緬甸、越南等地之風光,親歷百年前戰爭動盪時期的世界風景,體驗旅人胸臆中的世界觀。

*
理想與犧牲-館藏中的臺灣政治與農民運動
理想與犧牲-館藏中的臺灣政治與農民運動

發佈日期 2018年9月11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涵書、歐怡涵 ● 圖/臺史所檔案館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沒落,民族自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思潮瀰漫全世界。日本自明治維新後,深受西方思潮影響,自無法置身於世界局勢之外,其國家內部的政治與社會也發生質變。在此時代氛圍下,留日的臺灣學生大量吸收民族、民主等思潮並帶回臺灣,揭開臺灣人爭取政治參與的第一章。1920年代開始,知識分子組成文協等團體,以演講、辦報紙等各種方式啟程民智,喚醒臺灣人的自覺,影響層面擴及廣大的農民階級。農村與會社間長期存在許多不合理的租佃關係,臺灣總督府計畫性地扶植日資會社,又將土地放領給退休日本官員,農民基本權益被剝削。在社會思潮的衝擊下,以二林事件為始,開啟臺灣農民反帝國主義抗爭的行動。

1917年俄羅斯二月革命推翻帝制,1919年3月列寧在莫斯科設立共產國際總部,積極向外推銷無產階級革命。共產主義在當代,是進步思潮的一環,其理想性吸引著青年的加入,臺灣留學生在東京、中國分組各種團體研究與響應。共產思想也藉著學生傳播回臺,影響所及,使臺灣農民組合與文化協會左傾。爾後,臺灣共產黨的成立,正式將臺灣拉進共產國際的系譜中。隨著臺共遭日本官方強力鎮壓,組織不復存在,被捕黨員雖紛紛入獄服刑,但至日治末期也都出獄,蟄伏於民間。戰後政權改變,左翼人士再度活躍,中共也派員前來,將臺共納入其下。隨著二二八事件發生與中華民國政府敗退來臺,在極端恐共、仇共的氛圍下,共黨黨員或有左傾思想者莫不遭到監控、逮捕甚至處決,左翼政治運動遭到瓦解。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