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16 (三)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大家一起來讀報─《臺灣新民報》與《興南新聞》日刊的內容取材觀察

發佈日期 2022年7月4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以及接續之《興南新聞》為系列性報紙,時間橫跨1923年4月至1944年3月。然而,1932年獲准發行日刊後的報紙,幾無留存。有鑑於此份報刊的重要性,本所近年來海內外蒐集,終於挖掘出1938至1941年《臺灣新民報》獨家典藏。報紙刊載的內容多元,囊括政經時事、地方消息與藝文新知,更是研究二戰時期的臺灣史極為珍稀的史料。

本篇嘗試解讀與觀察在1932年4月發行日刊之後,報紙外在的規格版面與用字,以及主要收錄的內容與專欄規劃。再分析隨著時間演進與大環境更迭,內容取材的特殊性與變化。期透過本文深入介紹這份屬於臺灣人的報紙,進而邀請您一同讀報回顧昔時臺灣大小事。

*
二、臺人政治運動的興起與分裂(二)

1926年底,受到日本國內掀起的共產主義思潮影響,文協內部走向分裂。成員中連溫卿、王敏川於留日時期即已接觸共產思想,與孫文主義的追隨者蔣渭水,以及蔡培火為代表的合法民族運動派三者壁壘分明。1927年,在臺中公會堂召開臨時大會,執行改組,反對乞憐性質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文協左傾後,右派成員積極另組政治結社,1927年「臺灣民眾黨」成立,彭華英出任黨魁,蔣渭水、黃旺成等20名為中央委員,林獻堂、林幼春等為顧問。以「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之經濟組織,改正社會制度之缺陷」為綱領,進行反對臺灣總督府評議會運動、地方自治改革運動等。1928年,彭華英辭去黨魁後,以蔣渭水為中心的左派勢力掌握實權,活動重心轉向以農工及無產階級為中心的臺灣工友總聯盟。隨著1931年總督府以違反治安警察法為由,宣布解散該黨;半年後隨著蔣渭水病逝,臺灣民眾黨也畫下休止符。




圖5:1927年4月14-15日黃旺成日記
關懷殖民社會底層問題的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教授矢內原忠雄在公會堂演講,左傾改組後的文協成員前往鬧事,表現出對右派鬥爭的態度,堅定蔡培火等人另組團體與之對抗的決心。
檔案來源:識別號T0765_02_02_01,黃旺成與黃繼圖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圖6:臺灣民眾黨組織相關文書
上圖為1927年7月臺灣民眾黨組織綱領、政策與章程。下圖為1928年10月14日,臺灣民眾黨竹南支部發會式於中港慈裕宮前合影,前排右3至6,分別為李友三、蔣渭水、黃旺成、盧丙丁。
檔案來源:上圖,識別號3TPH_01_03_003,蔡培火存於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下圖,識別號T0765_03_02_03,黃旺成與黃繼圖文書,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圖7:《Informo De F. E. S.》
臺灣世界語活動始於日治時期,期望透過簡單易學的輔助語,打破國際間的語言藩籬,促進交流和相互理解,文協的連溫卿為主要推手。1913年,日本世界語協會臺灣支部成立。1919年,臺灣支部在連溫卿等人主導下改組為世界語學會,學會逐漸左傾。1931年創刊的《臺灣世界語學會通訊》第1號,收錄連溫卿撰寫的〈我們要活在無須鬥爭的人類和平裡〉,證明臺灣世界語運動漸導向階級鬥爭。
檔案來源:識別號6EIA _03_0001,臺灣世界語運動相關文獻,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