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7/01 (二)

本日開放時間 09:00-17:00

*
穿越時空尋訪長崎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

發佈日期 2013年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秋瑾

時空旅行」特展旅人-長崎華商泰益號創立於20世紀初,經商貿易網絡橫跨整個東亞地區,包含俄國海參崴、朝鮮半島、中國大陸沿海、臺灣、呂宋島、馬來半島等各地商埠,並以臺灣及東南亞的華商為主要客戶。臺灣自1895年成為日本殖民地,由於日本官方政策之導向,積極強化了日、臺之間的經貿關係,在此時空背景下,泰益號以其地利、語言文化等優勢,拓展對臺貿易。泰益號文書中,現存臺灣商號的貿易書信約有17,000多封,其中以臺北大稻埕商家所發出的書信最多,數量近萬封。
*
新開放期刊三種《蘭領印度時報》、《大亞細亞主義》、《自由通商(共榮經濟)》
2012-04-26 發表

本次於「日治時期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新開放《蘭領印度時報》、《大亞細亞主義》、《自由通商(共榮經濟)》等三種期刊,共計篇目1,730筆,影像3,538幅。以下分別就期刊內容慨況簡介如下:

《蘭領印度時報》開放篇目總計932筆,影幅共1,536頁。係日本南洋協會爪哇支部,以月刊形式發行。1924年1月31日,首卷刊行,至1927年12月31日,發行最末卷。該誌作為日本調查機關─南洋協會爪哇支部旗下的機關雜誌,以研究蘭印各項制度文物、協助在地日人經濟發展為宗旨,內容收錄當地的開發、商界、出版界、土地法規、租稅、海運、工業、農業、物產、財經、日本人的事業概況、英美兩國的發展情報等相關資訊,以及蘭印政府與蘭印當地人物的介紹。

 

 

《自由通商》係由自由通商協會日本聯盟發行,開放篇目638筆,影幅共1,732頁。收錄之首卷為1940年1月5日出版的第13卷第1 號,其後因自由通商協會改組為共榮經濟協會,自1942年6月5日出版的第15卷第6號起,改刊名為《共榮經濟》,1945年1月5日刊行最末卷第18卷第1號。該協會主張減輕生活必需品及原料品關稅,以維護國民生活安定,達到國力發展之目標,在東京、大阪、京都、神戶、名古屋等地均成立獨立的協會組織,並有總會日本聯盟的設立。其會誌內容包含了通商關稅日誌、國家經濟政策與法案之評論、商貿論著、隨筆、以及國際間的近期動向等相關記事。

 

 

《大亞細亞主義》由日本東京大亞細亞協會以月刊形式發行,開放篇目計有160筆,270頁影幅。1941年1月1日出版首刊,同年6月1日發行最末刊,共刊行6期。1940年,第二次近衛內閣組織「大政翼贊會」,欲統合國民支持政府政策,展開了「臣道實踐」的國民運動。在日本國內,大亞細亞協會與東亞同文會、東洋協會、同仁會、大東亞文化協會等諸團體,同為翼贊體制下的協力組織,負責協助運動的推進。本誌為協會所發行的雜誌,內容蒐羅了西亞、東南亞、印度,以及中國的華北、華中、華南、蒙古、新疆、滿洲國等相關情報,並收錄該協會會報、其他國外刊物之評論、日本外交與國際事務等資料。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