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ulty

Rwei-ren Wu
Rwei-ren Wu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TEL:886-2-2652-5353 FAX:886-2-2651-7261
Education
  • Ph. D., Politic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A.
Specialty
  • Comparative politics, Asian nationalism, political history and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s( modern Taiwan and Japan)
Selected Publications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The Formosan Ideology: Oriental Colonialism and the Rise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1895-1945” (Dissertation Committee: Professors Ron G..Suny, William Sewell Jr. and Prasenjit Duara)

"State-build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Capitalist Class in Taiwan, 1945-1954"(Supervised by:Professors Daniel Verdier and Bruce Cummings)

Journal Article

2012〈比較史、地政学、そして日本において台湾を研究するという寂しい営み――ベネディクト・アンダーソンへの応答〉,日本台湾学会報 14,2012年6月,頁177-182。

2010〈賎民宣言—或いは、臺湾悲劇の道徳的な意義—〉,《思想》(東京:岩波書店)No.1037(2010年9月號),頁114-123。

2009〈重層土著化的歷史意識:日治後期黃得時與島田謹二的文學史論述之初步比較分析〉,《臺灣史研究》16(3),2009年9月,頁133-163 。

2006〈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新史學》17期2卷,2006年6月,頁127-218。

2006〈臺灣後殖民論綱—一個黨派性的觀點〉,《思想》3(2006),頁93-103。

2006〈もう一つの『閉塞時代』の精神史—龍瑛宗臺湾戦前小説にみられるコロニアルな主体の形成—〉,《日本近代文学》75,2006年,頁167-178。

2004 “Fragment of/f Empires: The Peripheral Formation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in Social Science Japan (30), December 2004, the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kyo, 16-18

1999 「祖國的辯證:廖文奎 (1905-1952) 台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收於思與言,三十七卷三期 (一九九九年秋季號) ,頁47-100。

1999 「未完的啟蒙之旅:《啟蒙教授漫遊記》中的人權寓言與政治思想。當代第一四五期 (1999.9.1),頁64-77。

1999 「悔恨與自由:丸山真男與日本戰後民主」,當代第一四四期(1999.8.1),頁14-33。

Monograph Chapter

2013“Redeeming the Pariah, Redeeming the Past: Some Taiwanese Reflections on the Murayama Statement, in Kazuhiko Togo ed., Japan and Reconciliation in Post-war Asia: The Murayama State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68-90.

2012,〈賤民宣言—或者,臺灣悲劇的道德意義〉,收於徐斯儉、曾國祥編,《文明的呼喚:尋找兩岸和平之路》,頁165-180,新北市:左岸文化。

2012〈另一個「閉塞時代」的精神史—龍瑛宗臺灣戰前小說中的殖民主體形成〉,收於吳佩珍主編,《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中)》,頁137-159。

2012〈社会運動、民主主義の再定着、国家統合――市民社会と現代台湾における市民的ナショナリズムの再構築(2008-2010年)〉,收於沼崎一郎、佐藤幸人編,《交錯する台灣社會》(千葉市:IDE,2012)

2011〈最高貴的痛苦:大江健三郎《廣島札記》和《沖繩札記》中的日本鄉愁〉,收於彭小妍編《大江健三郎:從自我到世界》。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1年,頁63-97。

2009〈臺灣原住民自治主義的意識型態根源:樂信‧瓦旦與吾雍‧雅達烏猶卡那政治思想初探〉,收於洪麗完主編,《國家與原住民:亞太地區族群歷史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9年,頁193-229。

2008〈臺湾原住民自治主義イデオロギーの根源-ロシンワタン(日野三郎、林瑞昌)(1899-1954)、ウォグヤタウユガナ(矢多一生、高一生)(1908-1954)の政治思想に関する初歩的考察-〉,《高一生(矢多一生)研究》9、10合併号,2008年,頁45-70。

2008〈천민선언, 혹은 타이완 비극의 도덕적 의의〉,收錄於최원식,
백영서, 신윤환, 강태웅編,《제국의 교차로에서 탈제국을 꿈꾸다--남쪽에서 본동북 아시아》(경기도 파주:창비,2008), 頁293-307。

2008〈反政治的政治:《黑色青年》無政府主義思想的研究筆記〉,收於黃自進主編,《東亞世界中的日本政治社會特徵》,臺北: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8,頁109-135。。

2008〈「臺灣高山族殺人事件」──高一生、湯守仁、林瑞昌事件之政治史的初步重建〉,收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二二八紀念館,2008年,頁325-363。

2008〈誰是『臺灣民族』?連溫卿與臺共的臺灣解放論與臺灣民族形成論之比較〉,收於陳慈玉主編,《地方菁英與臺灣農民運動》,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8,頁199-229。。

2007〈自由的兩個概念:戰前臺灣民族運動與戰後『自由中國』集團政治論述中關於『自由』之概念的初步比較〉,收於殷海光基金會、顧忠華主編《自由主義與新世紀臺灣》。臺北:允晨文化,2007年,頁55-105。

2006〈『日本』とは何か」:試論『佳人之奇遇』中重層的國族想像〉,收於黃自進主編,《近現代日本社會的蛻變》。臺北: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6年,頁637-669。

2006〈他人之顏:民族國家對峙結構中的『皇民文學』與『原鄉文藝』〉,收於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編,《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6年,頁257-316。(*本文出版後獲選入應鳳凰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11 鍾理和》(臺南市:臺灣文學館,2011),頁171-218。)

2002 “Toward a Pragmatic Nationalism: Democratization and Taiwan’s Passive Revolution,” in Stephane Corcuff ed., Memories of the Future: 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and the Search of a New Taiwan (Armonk, London: M.E. Sharpe: March, 2002), 196-218.

2001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反殖民鬥爭與台灣人民族國家的論述,1919-1931」,原發表於第三屆海峽兩岸民主研討會,November 15, 1999. Fairbank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收於林佳龍、鄭永年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頁43-110。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

1997 「民主化的吊詭與兩難: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再思考」,收於游盈隆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頁31-48。台北:月旦出版社。

1995 「命運共同體的想像:自救宣言與台灣戰後的台灣公民民族主義」,收於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編,台灣自由主義的傳統與傳承:紀念「台灣自救宣言」三十週年研討會論文集,頁51-86。台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Translation

2012〈《怒吼吧!中國》在中國與臺灣的上演史—反帝國主義的記憶及其變形〉星名宏修撰,吳叡人翻譯,收於吳佩珍主編,《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2.9),頁59-111。

1999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班納迪克‧安德森原著,吳叡人翻譯。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本書為Benedict Anderson原著之民族主義研究當代經典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London & NewYork: Verso, 1992)中譯本。(*本書獲一九九九年度中國時報開卷版十大好書獎,並經台灣翻譯工作坊首屆翻譯研討會 (2001.5) 以最高票推薦為九零年代台灣學術性翻譯好書。) (*本書簡體字版已於200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Writing

2013〈城邦啟示錄─東年《城市微光》的閱讀筆記〉,聯合文學第346期(2013.8),頁66-70。

2013〈「Quo Vadis Formosa?」—黃應貴《「文明」之路》的閱讀筆記〉,《考古人類學刊》第78期(2013.6),頁197-206。

2013〈航向烏托邦:《小國的靈魂》的閱讀策略〉,李濠仲著,《小國的靈魂:挪威的生存之道》導讀,臺北:衛城出版,2013年4月,。

2012〈命運之書〉,平路著,《婆娑之島》推薦文。臺北:商週出版,2012年9月。

2012〈除魅的詩學〉,泰瑞‧伊格頓著,李尚遠譯,《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Why Marx was Right)序。臺北:商週出版,2012年7月。

2012〈啟示與召喚:《臺灣人四百年史》的思想史定位〉,收於余崇任、藍士博主編,《實踐哲學:青年讀史明》,臺北:臺灣教授協會,2012年6月。

2009〈記憶之場—在蔡瑞月舞蹈社的返鄉與別離〉,收於第三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手冊《傳承與記憶》,臺北: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09,頁32-35。

2008〈植有相思樹的小鎮—一位臺灣市鎮小知識份子的畫像〉,張建墻著,《赤道と太陽》與《福爾摩沙之夜:一位臺灣八十歲老人的回顧》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

2008〈論共同體的誕生與死亡〉,賽繆爾‧杭廷頓著,《誰是美國人: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臺北:左岸文化出版公司,2008,導讀,頁2-9。

2008〈國家建構、內部殖民與冷戰:戰後臺灣國家暴力的歷史脈絡〉,收於李禎祥等編,《人權之路2008新版:臺灣民主人權回顧》,臺北:陳文成基金會,2008,頁168-173。。

2008〈超越死亡的少女:蔡瑞月主題第二號變奏〉,收於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論壇手冊《藝術與救贖:為暗夜點燈的舞者》,臺北: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08,頁5-14。

2006〈啟蒙教授的解放之路:在戰後西方社會科學發展脈絡中閱讀《權力:基進觀點》〉,史蒂芬‧路克斯著,林葦芸譯,《權力:基進觀點》,臺北:商周出版,2006,導讀,頁7-16。

2006〈身體與自由:想像臺灣政治思想史中的蔡瑞月〉,收於第一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手冊《身體與自由:凝視臺灣文化史中的蔡瑞月》,臺北: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06,頁3-5。

2005〈歷史、本質主義與再殖民:蕭阿勤〈臺灣文學的本土化典範〉讀後〉,《文化研究》創刊號(2005.9),頁137-141。

Proceeding Paper

(一)學術會議論文與專題演講講稿

2013”Nation-state Formation at the Interface: The Case of Taiwan” *本文發表於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 東亞系主辦之Taiwan in Dynamic Transition 國際研討會(University of Alberta at Edmonton, May 24-26, 2013)

2013”Monument of the Vanishing?: The Elegiac Metamorphosis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in the Late Colonial Period (1937-1945)” *本文發表於2013年AAS年會(San Diego, March 22, 2013)

2012〈琉球共和國に捧ぐ:一人の台湾人が松島泰勝著《琉球独立の道へ》を読む〉*本文發表於早稻田大學亞細亞機構所主辦之「2012年次世代国際研究大会」(沖縄県立博物館、November 23-24, 2012)

2011”Comparative History, Geopolitics, and the Lonely Business of Doing Taiwanese Studies in Japan: A Response to Benedict Anderson,” 發表於日本臺灣學會第十三回學術大會(2011年5月28日),早稲田大学早稲田キャンパス小野記念講堂。

2010”Thesis on Postcolonial Taiwan: A Partisan View,” 本文發表於韓國高麗大學EAI Center for Values and Ethics(EAI CVE)主辦之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istorical Reconciliation and Inherited Responsibility, March 11, 2010, Grand Conference Room, Inchon Memorial Building, Korea University, Seoul .

2010〈非政治的な政治: 戦前臺湾民族運動における文化主義〉,發表於本文發表於学習院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主催「東アジア研究の新たなる視座:過去、現在、未来」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学習院大学西二号館501号教室,2010年1月30日。

2009〈臺湾ポストコロニアル・テーゼ〉,本文以專題演講形式宣讀於早稲田大学臺湾研究所・早稲田大学Global Institute for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GIARI)共同主催、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Historical Reconciliation in East Asia、早稲田大学22号館508室2009年12月18日。

2009〈Pariah Manifesto, or the Moral Significance of the Taiwanese Tragedy〉,本文發表於早稲田大学Global Institute for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GIARI)主催、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Historical Reconciliation in East Asia、早稲田大学19号館710室,2009年12月19日。

2008”The Double Perversions of Settler Colonialism: Revisiting the Anderson Thesis of Colonial Nationalism,” 發表於「比較殖民主義與文化」研討會(2008年9月5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第一會議室: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08〈臺湾の議会政治における原住民代議士の草分け―ロシン・ワタン〉,發表於「高一生(矢多一生)とその時代の臺灣原住民族エリ—ト」(2008年4月19日),天理大學研究棟3階第1會議室:高一生(矢多一生)研究會、天理臺灣學會。

2008〈以「人民」之名:關於戰後初期臺灣左翼民主自治論的研究筆記〉,發表於蘆葦與劍—臺灣政治思潮與民主文化運動研討會(2008年4月10日—2008年4月11日),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白鷺鷥基金會。

2008〈ナショナリズムなきネーション:伊波普猷の日琉同祖論について〉,發表於臺灣中央研究院・早稲田大学臺湾研究所共催シンポジウム『~東アジアの中の日本臺湾~』(2008年3月18-19日),早稲田大学西早稲田キャンパス14号館403教室。

2007〈反記憶政治論:一個關於重建臺日關係的歷史學主義觀點〉,發表於「臺灣和日本關係的回顧與展望:過去、現在和未來」國際研討會 (2007年10月29日— 2007年10月30日),中央研究院民族所2319會議室: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2007“Nationalism under Oriental Colonialism: A Preliminary Comparison of Taiwan, Korea and Okinawa under the Japanese Rule,” 發表於「亞洲現代化近程中的歷史經驗—地區衝突與文化認同」研討會,北京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會議室(2007年10月18日—2007年10月20日):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亞洲文化論壇。

2004"Discontinuous and Cumulative Nation-State Formation: A Political-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of Democracy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fter the Third Wav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New Democracies, 2007-08-13 ~ 2007-08-14, Taipei: Taiwan Think Tank.

2004 “The Prince in New Principal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Nature of Japanese Colonialism and Taiwan’s Decoloniz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th Symposium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arative Decolonization (比較脱植民地化研究会国際ワークショップ), on November 27, 2004.

(二)審查中專書論文


(三)研究計畫結案報告

〈戰前與戰後臺灣左翼思想之連續、斷裂與變形:以臺共為觀察對象〉,許雪姬主持,「日治時期臺灣左翼人士與戰後政治案件的關聯—白色恐怖中的左翼人士及其思想」研究計畫(2007.5.1—2008.8.31,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結案報告第一部份,頁1-68。

(四)口述訪談記錄:

黃至超先生訪談記錄(2008.8.13)
沈伯晃先生訪談記錄(2008.8.19)
許劍雄先生訪談記錄(2008.10.28)
楊鴻儒先生訪談記錄(2009.6.2)
利育文先生訪談記錄(2009.6.3)
沈伯晃之女沈玲玲、沈璸璸訪談記錄(2009.8.18)

(五)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