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05/03 (六)

本日不對外開放

*
從語言統一實踐普世理想- 日治時期臺灣世界語運動文獻

發佈日期 2013年3月15日
撰文/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李依陵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L. L. Zamenhof, 1859-1917)於1887年所創造的人工語言,期待透過簡單易學的輔助語,打破國際間的語言藩籬,促進交流和相互理解。其字彙包含了印歐語系中常見字,列舉幾個基本字彙,如「太陽」這個單字的世界語為sunro;「紙」則為paperor;「十二月」則為Decembro等。世界語的推廣可以說是一種文化運動,追求語言使用的平等自由、跨民族的教育觀點,傳達普世一家的理想。

*
文書背景及內容概況介紹

陳家先祖於清同治年間,由福建泉州府移民來臺,定居於枋橋頭(今臺南市中西區)富商吳尚新的「吳園」旁,迄今已有138年歷史。開基祖陳錦雲,創業之初,經常往返廈門採辦買貨,文書中保留了數張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往來廈門的通行護照可供為證。而陳家在臺灣所經營的事業包含有洋行一間,中醫館則由被稱為「坊橋頭登志仙」的第二代陳登志開設,另外還有茶莊一間,共三間店面。

在三間店面之中的文峰茶莊,原採歷代傳承,第三代陳復麟傳給長子陳玉麟後,自第四代起由兄弟姐妹依序承繼。陳家第四代陳玉麟積極推廣茶葉,並成立臺南茶商業公會,之後由姊姊接掌經營二十多年,再傳承給現今的第六代陳玉雄、黃玉梅夫婦掌理。本系列由陳玉雄先生提供中研院臺史所進行文書的整編與數位化,依其資料類型分為三系列,分別為:護照5件;病歷藥方3件;土地文件2件,共計10件。文書內容如下表所示:

系列名稱 形成年代 內容 數量
護照 1896 光緒22年2月18日陳登志及其家眷共計5人,由廈門返臺時,清國發給之護照 5
病歷藥方 1901~1902 包含病歷、藥方,其中在橋頭陳氏中醫藥方書的後半段為茶莊帳冊 3
土地文件 1695~1949 陳家土地紀錄,內容包含道生堂陳登志家契抄稿和全家生年百壽圖,以及陳登志家族祖墳地交換文件 2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 2 段 128 號 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
電話:(02) 2652-5181 傳真:(02) 2652-5184 【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 © 2010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