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任研究人員

曾品滄 副研究員
電話:886-2-2652-5387 傳真:886-2-2788-1956 電郵:pintsang@gate.sinica.edu.tw
主要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
著作目錄
專書
  • 許雪姬、陳翠蓮、楊麗祝、侯坤宏、曾品滄訪問,2014,《獄外之囚 : 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上、中、下共三冊)》(臺北:中研院臺史所),共234頁。
期刊論文
  • 曾品滄,2024,〈〈「洋豚之真價」:日治時期台灣的豬種改良與畜產現代化〉〉,《《新史學》》35(1):113-172。
  • Pin-Tsang Tseng,2022,〈“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and Cultural Rivalry: The Post-war Coke Wars in Taiwan’s Beverage Industry”〉,《The Korean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44(2):477-497。
  • 曾品滄,2022,〈〈日治時期臺灣鹽工的經濟生活:東石郡虎尾寮部落之例〉〉,《國史館館刊》72:1-57。
  • 曾品滄,2021,〈〈消失的荷苞嶼潭:嘉南平原的水域治理與湖泊之商品化經營(1640s-1910s)〉。〉,《臺灣史研究》28(3):1-42。
  • Pin-Tsang Tseng,2019,〈The Wartime Regi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Diet in Taiwan (1947– 1950s)〉,《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Vol 47:No 2:pp. 113-136。
  • 曾品滄,2019,〈美國的滋味:冷戰前期臺灣的可口可樂禁令與消費(1950-1967)〉,《臺灣史研究》第26卷第2期,頁113-150。
  • 曾品滄,2018,〈日治時期臺灣菜譜的演進與東亞食文化的跨境流動〉,《臺灣史研究》第25卷第3期,頁43-82。
  • 曾品滄,2017,〈餐桌上的戰爭——日治末期臺灣的食物配給、黑市與殖民地社會〉,《新史學》第28卷第4期,頁1-48。
  • 曾品滄、陳玉箴,2017,〈台江地域食生活的傳統、變遷及其創新運用〉,《國家公園學報》第26卷第2期,頁61-76。
  • 曾品滄,2015,〈日式料理在臺灣:鋤燒(スキヤキ)與臺灣智識階層的社群生活(1895-1960 年代)〉,《臺灣史研究》第22卷第4期,頁1-34。
  • 曾品滄,2015,〈19世紀臺江海埔墾地開發與臺灣郡城的官商利益結構〉,《臺大歷史學報》第55期,頁125-171。
  • 曾品滄,2014,〈生豬貿易的形成:十九世紀末期臺灣北部商品經濟的發展(1881-1900)〉,《臺灣史研究》第21卷2期,頁33-68。
  • 曾品滄,2013,〈鄉土食和山水亭:戰爭期間「臺灣料理」的發展(1937-1945)〉,《中國飲食文化》第9卷第1期,頁113-156。
  • 曾品滄,2012,〈塭與塘:清代臺灣養殖漁業發展的比較分析〉,《臺灣史研究》第19卷第4期,頁1-47。
  • 曾品滄,2011,〈從花廳到酒樓--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公共空間的形成與擴展(1895-1911)〉,《中國飲食文化》第7卷第1期,頁89-142。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 曾品滄,2015,〈戰時生活體制與民眾飲食生活的發展(1947-1960s)〉,收於呂芳上編,《戰後初期的臺灣》(台北:國史館),頁585-626。
  • 曾品滄,2012,〈從「平樂遊」到「江山樓」:日治中期臺灣酒樓公共空間意涵的轉型(1912-1937)〉,收於林玉茹編,《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頁519-549。
  • 曾品滄,2011,〈日本人の食生活と「シナ料亭」の構造的変化〉,收於老川慶喜、須永德武、谷ケ城秀吉、立教大学経済学部編,《植民地台湾の経済と社会》(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頁213-231。
學術會議論文(未出版)
  • 曾品滄,2024,〈魚苗採捕與 臺 灣沿海漁村社會〉,發表於2024年「水域與濱海社會:比較與跨域」 國際 學術研討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國際會議廳: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2024-11-14 ~ 2024-11-15。
  • 曾品滄,2023,〈〈海岸遺產:台灣西南沿海漁村之傳統環境知識與生計策略〉〉,發表於「臺灣歷史上的家族、社會與國家暨許雪姬特聘研究員榮退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人文館北棟3樓國際會議廳: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2023-09-21 ~ 2023-09-23。
  • 曾品滄,2023,〈〈發現白金:戰後鰻魚苗的捕撈與成鰻養殖〉〉,發表於第三屆臺灣產業發展與社會變遷:近代技術創新與體制變革」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人文館北棟3樓國際會議廳: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2023-09-07 ~ 2023-09-08。
  • 曾品滄,2022,〈戰爭中臺灣的養豬和豬肉消費〉,發表於第九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的戰爭」學術研討會,東華大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2022-11-17 ~ 2022-11-18。
  • 曾品滄,2022,〈日治時期臺灣的養 豬業調查與豬種改良〉,發表於「臺灣農村的過去與現在」學術研討會,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2022-10-13 ~ 2022-10-14。
  • 曾品滄,2022,〈「洋豚之真價」:日治時期台灣的豬種改良與畜產現代化〉,發表於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週二演講,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2022-04-26。
  • 曾品滄,2021,〈〈日治時期西部沿海鹽工的生計與生活--以布袋虎尾寮為例〉〉,發表於第十七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大學: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21-10-22 ~ 2021-10-23。
  • 曾品滄,2018,〈慶壽到慶生:近代臺灣的「做生日」儀式及其社會意義的變遷〉,發表於「第七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的臺灣社會」學術研討會,宜蘭縣史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宜蘭縣史館,2018-11-22 ~ 2018-11-23。
  • 曾品滄,2018,〈食域大開:台灣菜譜的演進與現代東亞食文化的跨境流動(1900-1930s)〉,發表於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週二演講,臺北南港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2018-01-23。
  • 曾品滄,2015,〈清代臺灣的官租、升息銀兩與郡城的官商利益結構〉,發表於第4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臺北南港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2015-11-20 ~ 2015-11-21。
  • 曾品滄, 2015, “The Ecology and Living in the Southwest Coast of Taiwan: The Terrior and Foodways of the Tai-jiang Reclaimed Land”, paper present at The Third Conference of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EAEH 2015), Takamatsu:  Kagawa, Japan, 2015-10-22 ~ 2015-10-25.
  • 曾品滄,2015,〈配給、黑市與鄉土食-戰爭時期臺灣的食物消費與社會變遷(1940-1945)〉,發表於臺灣與抗戰學術研討會,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5-10-14 ~ 2015-10-15。
  • 曾品滄,2015,〈餐桌上的戰爭—日治末期臺灣的食物配給、黑市與殖民社會〉,發表於韓國與臺灣殖民地經濟比較研究研討會,韓國高麗大學:韓國高麗大學、國民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2015-09-11 ~ 2015-09-12。
  • 曾品滄,2014,〈餐桌上的戰爭—日治末期臺灣的食物配給、黑市與殖民社會〉,發表於臺灣與朝鮮殖民地經濟史比較工作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高麗大學、國民大學校臺灣研究中心,2014-12-18 ~ 2014-12-19。
  • 曾品滄,2014,〈十九世紀臺江海埔墾地開發與臺灣郡城的官商利益結構〉,發表於「清代財經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11-20 ~ 2014-11-21。
  • 曾品滄,2014,〈那些年,他們一起的スキヤキ:日治時期臺灣知識菁英的社群意識及其生活實踐〉,發表於「 日記與臺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醫學大學,2014-11-20 ~ 2014-11-21。
  • 曾品滄,2014,〈酒樓滄桑史--日治至戰後初期臺灣之市民公共空間的興起與衰微〉,發表於「日記與其所描寫的各色‘近代’」國際學術研討會,韓國首爾:高麗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2014-05-31 ~ 2014-05-31。
  • Tseng, Pin-Tsang,2013,〈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g Trade: Economy and Consumption in North Taiwan, 1881–1900〉,發表於‘Dialogues between European and Asian Commercial Documents: Trade, Cultural Exchanges and Knowledge Making in Modern East-Asia,Hsinchu,Taiwan: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nd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2013-11-01 ~ 2013-11-02。
  • 曾品滄,2012,〈變遷中的臺灣人社交生活:日記裡的宴會和餐館(1912-1937)〉,發表於日記與社會生活史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2012-11-16 ~ 2012-11-17。
  • 曾品滄,2012,〈戰爭、食物、黑市——日治末期殖民地臺灣的食物配給與統治秩序〉,發表於「近代東亞的區域交流與秩序重編」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北市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日本立教大學經濟學部合辦,2012-05-26 ~ 2012-05-27。
  • 曾品滄,2011,〈塭與塘:清代臺灣養殖漁業的生態環境與經濟〉,發表於「2011 明清研究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2011-11-24 ~ 2011-11-25。
  • 曾品滄,2011,〈戰爭、食物、餐館--二次大戰期間的「鄉土食」與臺灣料理〉,發表於第十二屆中華飲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戰爭.殖民.移民:對中華料理與飲食方式產生的影響」,日本沖繩: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2011-11-19 ~ 2011-11-21。
資料彙編(含口述歷史)
  • 黃德興口述,(曾品滄)主訪,陳瑤珍、陳彥仲整理編,2019,《蓬萊百味臺灣菜:黃德興師傅的料理人生》(臺北市:玉山社),共200頁。
  • (曾品滄)、吳美慧、陳玉箴合訪,陳彥仲紀錄編,2019,《〈走過一世紀的百年老店、從醉春園食堂到醉春園餐廳——吳廖秀春、廖江玉梅訪談紀錄〉,收錄於《記錄聲音的歷史:臺灣口述歷史學會》》(臺北市:臺灣口述歷史學會),共38頁。
  • 黃德興口述,(曾品滄)主訪,陳瑤珍、陳彥仲整理編,2019,《蓬萊百味臺灣菜:黃德興師傅的料理人生》(臺北市:玉山社),共200頁。
  • (曾品滄)、吳美慧、陳玉箴合訪,陳彥仲紀錄編,2019,《〈走過一世紀的百年老店、從醉春園食堂到醉春園餐廳——吳廖秀春、廖江玉梅訪談紀錄〉,收錄於《記錄聲音的歷史:臺灣口述歷史學會》》(臺北市:臺灣口述歷史學會),共38頁。
他類論文
  • 曾品滄,2019,〈江山樓與臺灣料理〉,《台灣學通訊》,頁第111期,頁26-27。
  • 曾品滄,2016,〈烽火城市裡的清涼地——淺談日治末期的臺灣料理屋山水亭〉,《中央研究院週報》,頁第1584卷,頁3-5。
  • 曾品滄,2015,〈人間天堂蓬萊閣——臺菜名師黃德興先生口述歷史〉,《台北文獻》,頁直字第193期,頁155-122。
  • 曾品滄,2014,〈日治時代的台灣料理〉,《人社東華》,頁第4期。
  • 曾品滄訪問,陳勤口述,2013,〈懷念我的大稻埕生活——洪陳勤女士訪談錄〉,《《國史研究通訊》》,頁,。
學術書評
  • 曾品滄,2021,〈〈《中國料理和近現代日本:食與嗜好的文化交流史》書評〉〉,《中國飲食文化》17(2), 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