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任研究人員

陳宗仁 研究員
電話:886-2-2652-5364 傳真:886-2-2788-1956 電郵:zonlin@gate.sinica.edu.tw
主要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研究專長
  • 十六、十七世紀臺灣史、海洋史、圖像研究
著作目錄
學位論文
陳宗仁。2002年4月,〈東亞海域多元勢力競爭下雞籠、淡水地位的轉變〉,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宗仁。1994年6月,〈漢人移墾及其市街形成──以十八世紀的新莊街為例所作的個案研究〉,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
陳宗仁。2018年3月。〈大英圖書館藏「臺灣輿圖」之研究:兼論鳳山縣關隘的描繪〉,《臺灣史研究》第25卷第1期,頁1-38。(初稿以〈大英圖書館藏乾隆中期臺灣輿圖的分析:兼論屏東關隘的描繪〉為題,發表於2017年8月18日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之「帝國邊緣與流動:清代下淡水溪平原暨山腳、恆春半島社會秩序工作坊」

陳宗仁。2016年10月。〈十六世紀末Boxer Codex有關Xaque(畲客)的描繪及其時代背景〉,《季風亞洲研究》第3期,頁 33-65。(初稿以〈Boxer Codex中的Xaque(畲客)及其圖像〉為題,發表於2016年6月21日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西班牙Pompeu Fabra大學主辦之「季風亞洲:近代初期中的西班牙與東亞」國際研討會)。

陳宗仁。2016年9月。〈明朝晚期〈福建海防圖〉的繪製及其時代背景〉,《臺灣史研究》第23卷第3期,頁1-42。(初稿以〈明代〈福建海防圖〉的內容與繪製年代〉為題,發表於2015年11年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寧波博物館主辦之「海上絲綢之路與古代海洋地圖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5年6月。〈十八世紀清朝臺灣邊防政策的演變:以隘制的形成為例〉,《臺灣史研究》第22卷第2期,頁1-44。(初稿發表於2014年11日28日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紫線番界圖與十八世紀臺灣邊區社會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5年6月。〈《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各圖的編次問題〉,《故宮文物月刊》第387期,頁64-73。

陳宗仁。2013年9月。〈十六世紀末〈馬尼拉手稿〉有關雞籠人與淡水人的描繪及其時代脈絡〉,《臺灣史研究》第20卷第3期,頁1-42。(原發表於2009年12月4日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之「臺灣與海洋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2年12月。〈院藏清初福建省地圖—一幅新舊知識交雜的地圖〉,《故宮文物月刊》357期,頁32-41。

陳宗仁。2012年9月。〈前往東、西洋:〈宇內形勢圖〉解析及其地緣政治想像〉,《臺灣史研究》第19卷第3期,頁1-46。(原發表於2010年12月03日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故宮博物院合辦之「清代臺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0年9月。〈1632年傳教士Jacinto Esquivel報告的解析──兼論西班牙佔領前期的臺灣知識與其經營困境〉,《臺灣文獻》第61卷第3期,頁1-34。(原發表於2010年9月17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主辦之「臺灣涉外關係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8年6月。〈Lequeo Pequeño與Formosa:十六世紀歐洲繪製的地圖對臺灣海域的描繪及其轉變〉,《臺大歷史學報》第41期,頁111-166。

陳宗仁。2006年7月。〈西班牙佔領時期的貿易活動〉,《艾爾摩莎: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西班牙》,頁60-68;轉載於《歷史月刊》第222期,頁23+36-45。

陳宗仁。2006年1月。〈一張西班牙海圖浮出的恐懼與欲望〉,《新活水》第4期,頁18-25。

陳宗仁。2005年12月。〈近代臺灣原住民圖像中的槍──兼論槍枝的傳入、流通與使用〉,《臺大歷史學報》第36期,頁53-106。(原發表於2005年7月28日,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集體暴力及其記述:1000-2000年間東亞的戰爭記憶、頌讚和創傷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5年6月。〈1622年前後荷蘭東印度公司有關東亞貿易策略的轉變──兼論荷蘭文獻中的Lamang傳聞〉,《臺大歷史學報》第35期,頁283-308。

陳宗仁。2003年12月。〈「北港」與「Pacan」地名考釋:兼論十六、七世紀之際臺灣西南海域貿易情勢的變遷〉,《漢學研究》第21卷第2期,頁249-278。

陳宗仁。2003年9月。〈西班牙統治時期雞籠堡壘的興築與毀棄〉,《臺灣文獻》第54卷第3期,頁17-39。

陳宗仁。2002年12月。〈清代新莊平原的客家人及其移墾活動〉,《客家研究》第3卷,頁33-57。(原發表於2002年12月,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合辦之「臺北盆地客家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1年6月。〈淡水與淡水河:漢人對淡水河流域的地理認識及其變遷〉,《輔仁大學歷史學報》第12期,頁85-115。

陳宗仁。2000年6月。〈南港社與北港社考釋──兼論清代臺北地區番丁銀制〉,《臺灣史研究》第7卷第1期,頁1-26。

陳宗仁。1998年9月。曹永和著,陳宗仁、陳俐甫譯,〈十七世紀作為東亞轉運站的臺灣〉,《臺灣風物》第48卷第3期,頁91-116。後收入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原文:Ts’ao, Yung-ho, “Taiwan as an Entrepot in East Asia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tinerario, 21:3(1998), pp. 94-114.

陳宗仁。1998年6月。〈青潭大溪畔的陌生人─新店漢人移墾史〉,《北縣文化》第57期,頁13-24。

陳宗仁。1998年5月。〈沙湧港塞─清代八里坌的興衰〉,《北縣文化》第56期,頁27-36、45-47。

陳宗仁。1995年10月。〈從異族踏查到本土探尋──近百年台灣鄉土研究史概述〉,《文訊月刊》第120期,頁41-60。
學術會議論文(僅列尚未正式出版的學術會議論文)
陳宗仁。2019年1月14日。〈《全海圖註》的繪製與福建海商:兼論16世紀葡語文獻中的Chincheo〉。發表於澳門基金會主辦「《全海圖注》學術座談會」

陳宗仁。2018年12月22日。〈晚清台灣番俗圖與「番」知識的重構〉,發表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主辦「看得見的歷史:博物館的圖像史學研究與應用工作坊」

陳宗仁、陳志豪。2018 年 12 月 13 日。〈乾隆時期侯氏所藏界址圖的繪製及其母圖問題〉,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帝國、邊區與流動:18、19世紀臺灣沿山社會秩序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8年3月2日。〈Dictionario Hispanico Sinicum有關航海與地理用語的分析〉,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與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合辦「Sangley 時代:16-17 世紀閩南人與西班牙人的語言交流」國際研討會

陳宗仁。2017年12月19日。〈唐人與十七世紀初的Selden Map:以日本群島的地名分析及其知識來源為例〉,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7年4月28日。〈唐人與東西洋的研究回顧與展望〉,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主辦之「21 世紀亞太區域研究挑戰與希望工作坊」

陳宗仁。2017年4月14日。〈The Selden Map中的西班牙要素〉,發表於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西班牙印地亞斯總檔案主辦之「西班牙所藏臺灣與東亞史料數位化現況與展望國際研討會」

陳宗仁。2016年9月23日。”Chinese Origins of the Boxer Codex: The Xaque (畲客) illustration and Fujianese knowledge”, paper presented at workshop on “The Boxer Codex: Colonial Ethnography in the Spanish Philippines”, Spain, Barcelona: Universitat Pompeu Fabra.

陳宗仁。2016年8月16日。〈大英圖書館藏乾隆臺灣輿圖的繪製年代與作者〉,發表於中國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辦之「古地圖中的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6年5月10-11日。〈唐人與台客:東亞視野裡的臺灣人認同〉,發表於Center for Taiw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舉辦之研討會”East Asian Colonial Cultures and Modern Societ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陳宗仁。2015年11月15日。〈但開風氣:夏黎明與臺灣古地圖研究〉,發表於東臺灣研究會與臺東大學主辦之「東臺灣研究的力行者:夏黎明教授紀念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4年12年17日。〈畫錯的與沒畫的圖──關於《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的繪製〉,發表於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辦之「季風亞洲與東西文明交流工作坊III」

陳宗仁。2014 年11 日28 日。〈略論乾隆時期隘與望樓源流〉,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紫線番界圖與十八世紀臺灣邊區社會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4年11月15日。〈略論客家人移徙的時機問題──以淡水河左岸平原的研究為例〉,發表於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主辦之〈新北市客家學術研討會暨客家論壇〉

陳宗仁。2014年7月14日。〈Selden map有關朝鮮的描繪及其知識淵源〉,發表於清華大學人社中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東亞」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3年11月10日。〈Selden map有關中國的描繪及其知識淵源〉,發表於輔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之「第9屆文化交流史暨輔大歷史學系在台50週年:傳承與涵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3年9月12日。〈近年關於Selden map的研究與展望〉,發表於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辦之「季風亞洲與東西文明交流工作坊」

陳宗仁。2012年11月28日。〈1665 年臺灣圖與「內閣大庫輿圖」的形成與流傳〉,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主辦之「海洋、空間意識與文化交會─第二屆輿圖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1年11月4日。〈略論《東西洋考》所附輿圖對東亞海域的描繪〉,發表於中研院人社中心主辦之「近世東亞海域史的多視角研究:以各國史料為中心的探討」工作坊

陳宗仁。2011年6月3日。〈從東西洋到南北洋:十八、十九世紀中國海域概念的轉變〉,發表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辦之〈季風亞洲與多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0年10月15日。〈巧遇嘉慶君—崙尾陳氏家族記憶及其淵源初探〉,發表於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台灣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之「第七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9年12月19日。〈戰後臺灣的歐洲古地圖研究〉,發表於國立交通大學人社中心第一研究社群主辦之「海洋史研究方法與現狀工作坊」

陳宗仁。2009年12月18日。〈2008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史料與工具書類〉,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主辦之「2008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9年12月4日。〈Boxer抄本中的雞籠與淡水人〉,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之「臺灣與海洋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9年10月23日。〈創新與集成:曹永和論著中的歐洲古地圖研究〉,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之「臺灣島史座談會」

陳宗仁。2006年11月11日。〈臺客與阿山─海洋文化中的用語及其轉義〉,發表於海洋大學通識中心主辦之「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6年5月7日。〈略論晚清臺北與上海的關係:以國家圖書館藏基隆海市圖為例〉,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第二屆臺北學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5年11月6日。〈有關臺灣史教學的反省〉,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學系、臺灣文學系主辦,「臺灣歷史、文化與文學『課程與教學』研討會」

陳宗仁。2004年11月27日。〈喧鬧的城市─臺北史上的移民記憶與群體衝突〉,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第一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收入《第一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5),頁45-58。

陳宗仁。2003年10月28日。〈西班牙文獻中的福建政局(1626-1642)──官員、海盜及海外敵國的對抗與合作〉,發表於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主辦之「西班牙時期臺灣相關文獻及圖像國際研討會」

陳宗仁。2003年9月24日。〈「雞籠」與「淡水」地名的形成及其背景──兼論十六世紀下半葉北臺海域情勢的轉變〉,發表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舉辦之「九十二年度臺灣史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3年4月26日。〈十七世紀中西(班牙)交通史的轉折──雞籠據點的經營與菲律賓總督中國政策的挫敗(1626-1642)〉,發表於「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成立四十週年學術研討會」
專書著作
陳宗仁。2013年。《晚清臺灣番俗圖》,203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陳宗仁。2008年增訂再版。《從草地到街市:十八世紀新莊街的研究》,318頁(1996年初版,225頁)。臺北:稻鄉出版社。

陳宗仁。2008年。《行到新故鄉:新莊、泰山的客家人》,134頁。臺北:臺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與黃子堯合著)

陳宗仁。2005年。《雞籠山與淡水洋:東亞海域與臺灣史研究(1400-1700)》,424頁。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陳宗仁。2003年。《世紀容顏──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圖像》上冊:頭目、勇士及傳統工藝篇,201頁;下冊:日常生活、服飾及家族身影篇,203頁。臺北:國家圖書館。

陳宗仁。1997年。《彰化開發史》,196頁。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陳宗仁。1997年。《彰化政治發展史》,137頁。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與閻萬清合著)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Chen, Tsung-jen, “A collage of many things: Rethinking the making of the Selden Map”, M. Storms, M. Cams, I.J. Demhardt, F. Ormeling eds., Mapping Asia: Cartographic Encounters Between East and West, pp. 59-72.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2018.

陳宗仁。2017年12月。〈Selden map有關日本的描繪及其知識淵源〉,劉序楓主編,《亞洲海域間的信息傳遞與相互認識》(臺北:中央研究院,2017) ,頁341-384。(初稿發表於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之「2014年海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亞洲海域間的信息傳遞與相互認識」)。

陳宗仁。2016年10月。〈《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的內容解析〉,華林甫、陸文寶主編,《清史地理研究》第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頁305-323。(初稿發表於2014年7月26日中國《清史地圖集》南方專家組主辦之「歷史地圖專題研討會」)

陳宗仁。2014年7月。〈羅明堅地圖集的資料來源──以福建圖為例〉,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與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編,《羅明堅《中國地圖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編者刊行),頁40-60。(初稿發表於2013年2月28日「羅明堅《中國地圖集》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2年。〈十七世紀上半葉蘭陽平原交易活動初探〉,李素月編,《探溯淇武蘭──『宜蘭研究』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頁321-352。

陳宗仁。2012年。〈十七世紀前期北臺灣水域社會的商品及其交易型態〉,林玉茹主編,《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頁479-518。(初稿發表於2010年9月23日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之「第二屆臺灣商業傳統暨黃富三教授榮退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0年。〈1626年的大員港灣─一位澳門華人Salvador Díaz的觀察與描繪〉,收入戴文鋒主編,《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台南:台南縣政府),頁1-31。(初稿發表於2008年10月18-19日「第二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10年。〈明朝文獻中「雞籠」與「淡水」地名的出現及其背景──兼論十六世記下半葉北臺海域情勢的轉變〉,收入劉石吉等編,《海洋文化論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頁225-254。(初稿發表於2003年9月24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舉辦之「九十二年度臺灣史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9年12月。〈洋務視野下的地理描繪─試析臺灣漢學中心藏晚清「基隆海市圖」〉,收入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編,《第二屆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北京:國家圖書館),頁223-233。(初稿發表於2007年10月18日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之「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8年7月。〈略論晚明月港的開禁問題:兼論通商舶、徵商稅與福建軍情轉變之關係〉,收入湯熙勇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十輯)》,頁101-142。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初稿發表於2006年8月25日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主辦之「第十屆海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6年。〈清朝統治時期〉、〈日本統治時期〉,《花蓮縣志.歷史篇》。花蓮:花蓮縣政府。

陳宗仁。2006年。〈西班牙文獻中的福建政局(1626-1642)──官員、海盜及海外敵國的對抗與合作〉,收入《帝國相接之界:西班牙時期臺灣相關文獻及圖像論文集》(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6),頁323-338。(原發表於2003年10月28日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主辦之「西班牙時期台灣相關文獻及圖像國際研討會」)。

陳宗仁。2006年。〈戰後臺灣官修方志的搜集、整理與數位化〉,收入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編,《2004地方文獻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頁257-261。(與宋美珍合著,初稿發表於2004年10月14日。〈戰後臺灣官修方志的搜集、整理與數位化〉,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之「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6年。〈公司源流初探──兼論明清時代商船的人員結構及其隸屬關係〉,收入陳捷先、成崇德、李紀祥主編,《清史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初稿發表於2003年10月29日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主辦之「第一屆清史學術研討會」,本文係會議論文,未經作者修改)

陳宗仁。2006年。〈略論晚清臺北與上海的關係:以國家圖書館藏基隆海市圖為例〉,收入廖咸浩主編,《第二屆台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6),頁215-238。(初稿發表於2006年5月7日臺北市文化局主辦之「第二屆臺北學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5年。〈喧鬧的城市─臺北史上的移民記憶與群體衝突〉,收入《第一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5),頁45-58。(初稿發表於2004年11月27日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第一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2003年。〈十七世紀中西(班牙)交通史的轉折──雞籠據點的經營與菲律賓總督中國政策的挫敗(1626-1642)〉,收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編,《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成立四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編者自刊,2003),頁253-288。(初稿發表於2003年4月26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之「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成立四十週年學術研討會」。)

陳宗仁。1997年。《五股鄉志》。臺北:五股鄉公所。(第二篇第一、二、三章漢人開發史部份。)

陳宗仁。1994年。《泰山鄉志》。臺北:泰山鄉公所。(有關清代開發、政治及教育等篇章;日據時代政治、教育等篇章。)

陳宗仁。1994年。第二篇〈新店的開發〉,《新店市志》。臺北:新店市誌編纂委員會。

陳宗仁。1994年。《新莊政治發展史》。臺北,新莊市公所。(有關日據時代後期與戰後時期)

陳宗仁。1989年。第一章〈地理環境與人文背景〉,《三級古蹟蘆洲李宅研究修護計劃》。臺北:臺北縣政府。
主編之專書
 陳宗仁校注,曹永和著。2011年。《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臺北:曹永和文教基金會。

陳宗仁。2005年。林明美總編,《北路淡水:十三行博物館館藏古文書一》。台北:十三行博物館。陳宗仁負責撰寫古文書簡介、契字排比、斷句等。
他類論文
2012年6月。〈從「馬尼拉手稿」看16世紀的雞籠人與淡水人〉,《原住民族文獻》3(電子期刊)。

2012年12月。〈菲律賓原住民的臺灣經驗〉,《原住民族文獻》6(電子期刊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12&id=688)。

2012年12月。〈馬尼拉補給船制度〉,《原住民族文獻》6(電子期刊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12&id=689) 。

2011年。〈光與熱:曹永和早期的研究生涯〉,收入陳宗仁校注,曹永和著,《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 : 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臺北: 曹永和文教基金會),頁10-35。

2009年6月。〈福爾摩沙的憧憬及其夢碎──讀《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全國新書月刊,126,頁28-30。

2006年。〈清朝統治時期〉、〈日本統治時期〉,《花蓮縣志.歷史篇》。花蓮:花蓮縣政府。

2006年2月。〈萊頓大學漢學院圖書館訪問瑣記〉,《國家圖書館館訊》第107期,頁29-34。

2004年11月。〈有關臺灣的古地圖出版品〉,《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71期,頁73-77。

2004年8月。〈國家圖書館館藏明信片整理初探:以臺北地區圖像資料為例〉,《國家圖書館館訊》第101期,頁21-26。

2004年3月。〈臺灣老明信片圖籍的出版概況〉,《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63期,頁30-34。

2003年11月。〈遊走在小說與史料之間──讀《黃金時代:一個荷蘭船長的亞洲冒險》〉,《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59期,頁32-34。

1998年9月。曹永和著,陳宗仁、陳俐甫譯,〈十七世紀作為東亞轉運站的臺灣〉,《臺灣風物》第48卷第3期,頁91-116。後收入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原文:Ts’ao, Yung-ho, “Taiwan as an Entrepôt in East Asia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 Itinerario, 21:3(1998), pp. 94-114.

1997年。《五股鄉志》。臺北:五股鄉公所。(第二篇第一、二、三章漢人開發史部份。)

1995年10月。〈從異族踏查到本土探尋──近百年台灣鄉土研究史概述〉,《文訊月刊》第120期,頁41-60。

1994年。《泰山鄉志》。臺北:泰山鄉公所。(有關清代開發、政治及教育等篇章;日據時代政治、教育等篇章。)

1994年。第二篇〈新店的開發〉,《新店市志》。臺北:新店市誌編纂委員會。

1994年。《新莊政治發展史》。臺北,新莊市公所。(有關日據時代後期與戰後時期)

1989年。第一章〈地理環境與人文背景〉,《三級古蹟蘆洲李宅研究修護計劃》。臺北:臺北縣政府。 
其他著作
謝國興、陳宗仁主編。2018年。《地輿縱覽 : 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中文古地圖》。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李毓中、陳宗仁等編。2018年。Hokkien Spanish Historical Document Series I v.1-3, Dictionario hispanico sinicum, v.4, 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 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

陳宗仁。2016年11月。〈評介《方輿搜覽:大英圖書館所藏中文歷史地圖》〉,《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15,頁53-56。

陳宗仁。2013年。陳宗仁主編,《新莊市志續編》。臺北:新北市新莊區公所。

陳宗仁。2010年03月。〈評鮑曉歐著《西班牙人的臺灣體驗》〉,《臺灣史研究》第17卷第1期,頁211-222。

陳宗仁。2009年6月。〈福爾摩沙的憧憬及其夢碎──讀《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6,頁28-30。

陳宗仁。2007年7月25日。〈是福爾摩沙,還是臺灣?〉(評歐陽泰著,《福爾摩沙如何變成台灣府》),中國時報開卷版。

陳宗仁。2006年10月22日。〈書評:製作福爾摩沙〉,中國時報開卷版。

陳宗仁。2004年。《淡水河生命之歌特展專輯》,64頁。臺北:十三行博物館。(與林明美合著)

陳宗仁。2004年。《走讀台灣:87鄉鎮文化小百科》,211頁。臺北:國家圖書館。(與俞小明、宋美珍合編)

陳宗仁。1996年。〈高千穗丸沈船事件的回顧與省思〉,台北:中國時報文化新聞中心。
備註

(*表有審查制度)

2019.08.29 更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