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任研究人員

李佩蓁
李佩蓁 助研究員
主要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主要經歷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2019.10-)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2018.7-2019.10)
研究專長
  • 19世紀臺灣史、臺灣海洋史、制度與社會史
著作目錄
專書
李佩蓁,《地方的視角—清末條約體制下臺灣商人的對策》,臺北市:南天書局,2020年9月。

期刊論文
  • 李佩蓁,〈制度變遷與商業利益——以中英商人在臺灣樟腦貿易的行動為中心(1850-1870〉,《新史學》,30卷1期(2019年3月),頁1-53。(有審查制度,THCI一級期刊)reurl.cc/GxbArx
  • 李佩蓁,〈商民樂從?──臺灣釐金制度與官商利益結構(1857-1886)〉,《臺灣史研究》,25卷2期(2018年6月),頁61-95。(有審查制度,THCI一級期刊)reurl.cc/j1gDkp
  • 李佩蓁,〈國際貿易與臺灣糖商的轉型:以打狗陳福謙家族為例,1860-1905〉,Translocal Chinese: East Asian Perspectives,9期(2015年11/12月),頁54-72。(有審查制度)reurl.cc/yre7ga
  • 李佩蓁,〈依附抑合作?──清末臺灣南部口岸買辦商人的雙重角色(1860-1895)〉,《臺灣史研究》,20卷2期(2013年6月),頁31-76。(有審查制度,THCI Core)reurl.cc/GxbAdx
  • 李佩蓁,〈臺灣糖業鉅子陳北學〉,《國史研究通訊》2(2012年6月),頁43-49。
學術會議論文
  • Li, Peichen, and Wenliang Tseng, "Kong-si, Company, and Corporate Law in Taiwa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 Case Study of Ho-hing Kong-si(和興公司)  Lawsuit at Yokoham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th Asian Law Institute Conference(ASLI), Venice: Singapore: May 31- June 1, 2023. 
  • 李佩蓁,〈「我們放棄了希望」:從《馬偕日記》看英國在清法戰爭中的撤僑行動〉,發表於「第九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的戰爭」學術研討會,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2022-11-17~18。
  • 李佩蓁,〈〈想像中的「公司」:1905年和興公司破產的訴訟策略〉,發表於「2021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2021-12-15~17。
  • 李佩蓁,〈文協的買辦:葉宗祺的事業與在地勢力〉,發表於「世界‧啟蒙‧在地:臺灣文化協會一百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高雄場),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2021-10-17。
  • 李佩蓁,〈清代臺灣行商的多角投資—以陳邦記為例〉,發表於「清代的商業與商道」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2020-12-15。
  • 李佩蓁,〈海外市場與商業競爭:以陳罩買糖案為例〉,發表於「第三屆臺灣商業傳統:海外連結與臺灣商業」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2020-9-17~18。
  • 李佩蓁,〈因地制宜─臺灣開港後沿岸華洋貿易糾紛與海關因應之道〉,發表於「海關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2019-11-28~29。
  • 李佩蓁,〈侵漁抗租——清代臺灣邊區的開發利益與訴訟〉,發表於「法律、財經與清史研究」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2019-11-22。
  • 李佩蓁,〈禁其盤運—晚清臺灣開港前後的米穀貿易衝突〉,發表於第十二屆史學與文獻學學術研討會「開放、交流與衝突」,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2019-5-25。
  • 李佩蓁,〈清代臺灣合股組織中的獎勵機制:以「蔭股」為中心的討論〉,發表於臺灣經濟史研究群2019年第一次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9-1-25。
  • 李佩蓁,〈酌改新章:清末臺灣海關對釐金制度的彈性策略〉,發表於「海關史料與海洋史研究工作坊」,臺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2018-1-20~21。
  • 李佩蓁,〈商民樂從?——晚清臺灣的洋藥釐金變革與官商關係〉,發表於「檔案文獻VS物質文化:制度、技術與商貿史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2015-11-27。
  • 李佩蓁,〈“Who is the Real Master?”:1895年前後淡水口岸瑞記洋行的經營與轉折〉,發表於「戰爭與臺灣社會」,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2015-8-15~16。
  • Li, Pei-chen, “Old Tradition and New Competitions: Sugar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1865-1910,”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7th World Economic History Congress, Kyoto: Aug. 11, 2015.
  • 李佩蓁,〈晚清通商口岸的制度修正與地方交涉——以〈英商在臺採辦樟腦條款〉之爭議為例(1869-1871)〉,發表於「第11屆海港都市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辦,2015-4-25。
  • 李佩蓁,〈晚清「條約港體制」的開展與在臺英商的經營困境──以米穀貿易為中心(1850~1867)〉,發表於「兩岸三地中國文學與歷史研究生論壇」,香港: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主辦,2015-1-15~16。
  • 李佩蓁,〈晚清條約港制度變遷與商業網絡的形成:以臺灣樟腦貿易為例(1860-1867)〉,發表於「清代商業網絡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2014-11-24。
  • Li, Pei-chen, “From Comprador to Entrepreneu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ese Merchants in the Sugar Trade (1895-1905).”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 in Macao, P. R. China. Jun, 2013.
  • 李佩蓁,〈從邊疆豪強到國際鉅賈──道咸年間臺灣府城許朝華家族的政商網路與經營活動〉,發表於「清代旅蒙山西商人暨廣東行商史料研讀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2012-10-26。
  • 李佩蓁,〈合作或依附?──安平口岸買辦商人的角色變遷(1865-1900)〉,發表於「2012 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主辦,2012-3-23~25。
  • 李佩蓁,〈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林業經營的挫折與調整──以竹林事件為中心之探討〉,發表於「第四屆中南部地區八校歷史相關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主辦,2010-4-10。
其他
  • 李佩蓁,〈清末淡水海關監督的角色〉,《博物淡水》14期,頁14-19。
  • 李佩蓁,〈「海外臺灣史料的蒐集與研究工作坊」觀察記錄〉,《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10期(2015年11月),頁169-177。
  • 李佩蓁,《牡丹鄉志:宗教篇》,屏東縣牡丹鄉:牡丹鄉公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