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葉被消失的日系臺灣族群:歷史光影與印記】學術研討會
【二十世紀中葉被消失的日系臺灣族群:歷史光影與印記】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25年11月13日(四)至14日(五)
地 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一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11月3日止。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EventForSeminar/Signup?id=5fb4aaef-440f-4264-b0a4-013e6a5dc7f7&filter=5BBFF01D-89A1-45D8-B4A0-3FF4C0212C51&SiteID=6d0e3b6b-4623-45b4-ba6e-395e3b79eae0
錄取須知: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預計於一週前,以email通知。
聯絡人:王明彥(02)2652-3324 wubai09110131@gate.sinica.edu.tw
研討會宗旨
本研討會探討日系族群在臺灣的歷史與記憶,重構被遺忘的近代族群篇章,連結跨世代記憶,共同思索臺灣多元社會的未來。
臺灣自古為族群流動與文化交會之地,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使其成為多元族群共存共榮的島嶼社會。十九世紀末政權更迭之際,來自日本列島與琉球群島的移住者渡海來臺,形成被稱為「內地人」的新興族群。他們在臺各地新興都市落地生根,建立社群,並與本地居民密切互動,成為臺灣近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成員。
然而,二次大戰結束與殖民秩序瓦解之後,日系族群被迫離散,三十餘萬人的命運在短短數月內改寫。原有的生活記錄被抹除,族群之名亦在歷史記憶中消隱。戰後初期,他們以「日僑」「琉僑」之名等待遣返,重返日本與沖繩時,則被統稱為「台灣引揚者」。儘管身在異鄉,許多人仍透過同鄉會、校友會與家族記憶,延續對臺灣的情感與記憶,展現跨越國界與歷史創傷的延續力量。
雖然「內地人」的存在在當時的統計、報章與行政記錄中皆有清晰軌跡,但學界長期對此缺乏系統性研究。時至今日,距終戰已八十年,第一代當事人漸次凋零,重建其歷史與文化不僅是記憶搶救的迫切課題,更是理解臺灣近現代族群史全貌的重要環節。
本研討會將以歷史學、民族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等多重視角,描繪日系族群在臺的生活圖像,釐清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影響。回望歷史,非為懷舊,而是為重構未來之基石。誠摯邀請各界關注,與我們共同開啟這場面向遺忘、連結記憶、通向理解與共生的知識旅程。
~~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