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21年10月的臺灣文化協會,被視為啟蒙臺灣文化向上、反殖民政府統治而存在的重要團體。有鑑於2021年文協邁入第100週年,中研院臺史所為總結100年來文協對臺灣的影響,以及探討過去較少或未曾研究的領域,遂於2021年10月14日至22日間,於臺北、臺中、臺南、高雄等地舉辦四場「世界•啟蒙•在地:臺灣文化協會100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議題包括經濟、現代性、環境、文學、戲劇、左翼、原住民等面向。
==目次==
【上冊】
序:對文協研究的一些觀察(許雪姬)
壹、啟蒙論述與文化活動
導論/反思文協時代的啟蒙論述與文化實踐(張隆志)
主題演講/成為一個人:從連溫卿與史明的本土左翼傳統看文協百年遺澤(吳叡人)
主題演講/臺灣文化協會與現代性:時間的認識與實踐(呂紹理)
知識分子家族的被殖民經驗:簡吉與陳何如「伏流水」般的歷史(駒込武)
文協演劇十年:新文類、革命武器與劇場公共領域(石婉舜)
貳、殖民統治、左翼政治與農工運動
導論/環境變遷、殖民統治與農民運動(鍾淑敏)
192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警察:以吉岡喜三郎、鷲巢敦哉為線索(鍾淑敏)
百病之源或百藥之長:日治時期臺、日知識分子的飲水論述(顧雅文)
李應章的摩托車:二林街的經濟發展和蔗農組合(都留俊太郎)
竹林與蔗園:雲嘉地區左翼運動及其戰後遺緒(1920s-1950s)(陳淑容)
參、殖民地經濟與環境變遷
導論/文化協會成員與殖民地經濟(林玉茹)
主題演講/臺灣文化協會人士對鐵道事業思考與評議:以《臺灣民報》為中心(蔡龍保)
「打倒暴利的醫師!」:1930年前後臺灣的醫藥降價運動(許宏彬)
日治後期的臺灣經濟圖像(1925-1945):以陳逢源的經濟論述為中心的分析(林文凱)
面對「內地種」:1920年代米種更替下臺灣文化協會成員的態度與應對(蔡承豪)
【下冊】
肆、「山內兄弟」的發想與想像
導論/沈默的主體:臺灣民族主義論述中的原住民(詹素娟)
蕃人、山內人或弱小民族?:1920年代臺灣反殖民運動與原住民(陳偉智)
臺灣文化協會機關報刊中的原住民論述(1920-1931)(陳慧先)
「世界革命萬歲!」:日治時期左翼反殖民鬥爭中的原住民想像(顧恒湛)
伍、地方支部與區域特性
導論/地方支部與區域特性(莊勝全)
日治中期日、臺人對東臺灣的區域認知與觀察(陳鴻圖)
百年前地方文化啟蒙團體的起落:草屯炎峰青年會和霧峰一新會(陳文松)
波灁壯闊的文化城:臺灣文化協會及其相關團體在臺中的活動(1921-1937)(李毓嵐)
反殖民運動的在地化:臺灣民眾黨大甲支部及新竹支部的組織、運作與活動(莊勝全)
彰化的「思想惡化」:文化協會彰化支部的組成及其人際網絡分析(李昭容)
陸、「文化向上」論述、農民運動與左翼青年
導論/「文化向上」論述、農民運動與左翼青年(李毓嵐)
追求臺灣的「文化生活」:臺灣人新興知識分子與「生活改善」(顏杏如)
「文化向上」與大眾的距離:以臺灣文化協會在臺南的文學運動為例(林佩蓉)
啥人甘心做奴隸?:臺灣農民組合與文化協會的分進合擊(張政傑)
彰化「黑色青年」的形成及其激進化發展脈絡(白春燕)
殖民統治下的大肚農民抗爭史:從趙港、趙從錫、趙清雲談起(趙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