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群

研究群名稱: 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研究群召集人: 林玉茹
開始主持時間: 2024-07-01
研究群成員: 林玉茹、曾品滄、黃富三(兼任研究員)
研究群助理: 陳○安
歷年活動
歷年大事記: 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
歷年學術活動: 1995-2023
歷年出版之專書: 1997-2018
藏書目錄: 研究群藏書目錄
黃富三教授英文專書 <A Brief History of Taiwan - a Sparrow Transforming into a Phoenix>(引用請註明來源)

 

本群主要研究課題著重在臺灣農工產業與對外經貿關係的發展,以及社會生活變遷的研究。目前規劃並執行的中長期研究重點,約可分成三個主要領域﹕

  1. 臺灣農工產業與對外貿易的躍進
    探討自十七世紀以來,臺灣各種農業與工業的變遷,以出口貿易為導向之經濟體制的塑成,及其在不同時代的特色與影響。
  2. 臺灣社會生活與傳統信仰的傳承與遞變
    探討多族群社會在臺灣的發展歷程,以及包括地域社會型態、社會組織、民間信仰、飲食文化以及生活儀俗等的傳承與轉變等。
  3. 輿圖與古文書研究
    著重蒐集、解讀自十七世紀末以來與臺灣及周遭海域相關之各種形式的輿圖或是古文書資料,考證其所反映的歷史訊息,更進一步將這些圖像與古文書解讀出版。

 

為了深化上述課題的研究內涵,並突顯臺灣在全球史脈絡中的地位與獨特性,在研究策略上本研究群近年積極與國內外相關研究者與學術研究機構合作,舉辦國際研討會與工作坊,朝重視跨學科對話、跨區域比較及科際整合,包括﹕

  1. 每二~三年舉行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固定會議主題有二:「臺灣商業傳統」、「產業發展與社會變遷」。此外,因應不同主題需求而不定期舉辦之國際研討會,如2013年與國立清華大學、西班牙塞維亞大學、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等共同舉辦「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東亞」國際研討會;2014年與林本源基金會、本院社會所合辦“Island vs. Empire: Taiwan, Hong Kong, and Ireland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等。
  2. 依特定研究議題之需要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辦之工作坊,如「檔案間的對話:近代史上的社會與法律變遷讀書會」(2008-2011)、「霧峰林家文書解讀會」(2008-2014)、「〈臺灣田園墾禁圖說〉地圖解讀工作坊」(2012-2015)、與韓國高麗大學合作舉辦「臺灣與朝鮮殖民地經濟史比較工作坊」(2012至2016)。
  3. 不定期舉辦「午餐演講會」,固定邀請國內外學者前來報告和交換研究心得。
  4. 將各種重要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與各史料解讀班或工作坊的史料解讀成果,加以彙編出版,使研究結晶得以積累並推廣。
近三年演講活動(2019年7月-2023年12月)
近三年演講活動(2019年7月-2023年12月)
編號 日期 講題 主講人
1 2019年9月17日 各方面利害關係交錯的兩岸農業交流(1990年代後期以後) 下野壽子(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外國語學部教授)
2 2019年11月18日 Suminokura, Caron and Yiguan, Three Bold Entrepreneurs and their Heritage(角倉、卡隆與一官:三位豪商及其後續影響) 包樂史(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研究所榮譽教授) (Leonard Blussé, professor emeritus, Institute for History, Leiden University)
3 2019年12月17日 十九世紀拉丁美洲華工權益的發展 伍漢騏(Rudolph Ng)(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助理教授)
4 2020年1月8日 新清海洋史:有關清帝國征服臺灣的二份滿文文獻分析(New Qing Maritime History: Two Manchu-language sources regarding the Qing's conquest of Taiwan) 盧正恒(美國埃默理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5 2020年3月17日 仕紳、寺廟與地方音樂戲曲活動:以新竹北門鄭氏家族為例 林佳儀(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6 2020年7月15日 歷史考古:歷時性研究暨考古學的反思 顏廷伃(言古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
7 2020年7月21日 台灣交通形成與「行動者」 松葉隼(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生)
8 2020年8月4日 從「汲取」到「補貼」:戰後臺灣糧食體制的形構及其變革(1950-1974年) 曾獻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級研究人員)
9 2020年9月15日 奇異的交會:美國史與臺灣史的連結、相遇與共鳴 涂豐恩(聯經出版總編輯)
10 2021年1月15日 臺灣經濟四百年(專著) 吳聰敏(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11 2021年4月14日 長崎華商泰益號文書研究--以金門地區為例 朱德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12 2021年4月29日 アメリカと日本の両植民帝国間における人の流れと熱帯農業の技術移動:ハワイと台湾のパイナップル産業の例から 東栄一郎(美國賓州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3 2021年10月26日 開埠故事的塑造與傳播:以新山華人社會為例 莊仁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助理教授)
14 2021年11月10日 日本時代臺灣地方信用組合的運作與發展:以高雄中洲、興業信用組合為例 郭婷玉(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15 2021年11月30日 明清東亞政經變局下的潮州商人 洪維晟(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
16 2022年1月4日 Culinary Infrastructure and Modern Chinese Food and Foodways Jia-Chen Fu(美國Emory 大學,the Department of Russian and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副教授)
17 2022年3月1日 日治時期安部商店在嘉南山區的拓殖事業 陳凱雯(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18 2022年4月19日 戰後東亞局勢及東海大學的建立 王政文(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19 2022年6月21日 臺灣企業史研究的展望與限制 洪紹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20 2022年9月22日 在中國發現豬:豬肉貿易、豬種調查與畜產官僚制度的成形 許秀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21 2022年10月11日 茶房、水手、流氓、間諜:輪船侍者與戰時中國勞工階級之政治文化,1937–1941 羅國暉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2 2022年11月22日 從藥價看日治與戰後初期的醫療市場與專業 許宏彬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23 2022年12月13日 傳統和創新:明治時期臺灣的商業與商標登錄(1899-1911) 許蕙玟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24 2023年2月14日 省產魚肝油爭議下的藥品標準化:1950年代臺灣《中華藥典》的修訂 陳肇萱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25 2023年3月14日 杜德之首創臺茶精製廠與華洋競合背後的英美角力(1865-1878) 黃頌文(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26 2023年4月18日 產業變遷下的糖業文資收藏與應用:以糖業研究所為例 孫世欽(台糖公司研究所總務課)
27 2023年4月27日 從民國時期廈門城市發展中的土地所有權糾紛追溯「台灣籍民」的形成 陳慎仁(弗羅里達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28 2023年6月13日 博學而善賈:日治台灣傳統文人張純甫的書畫品論與銷售 徐淑賢(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
29 2023年6月27日 泰益號陳氏家史(殖民地史研究群合辦) 陳東華
30 2023年8月3日 帝國的玄關:殖民地台灣與日本在華南和東南亞的擴張,1895-1945(殖民地史研究群合辦/線上演講) 主講人:白根晴治(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歷史系副教授)
與談人: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31 2023年9月19日 鳳梨和戰爭 八尾祥平(東京大學韓國學研究中心特任研究員)
32 2023年11月28日 從歷史發展階段看美國國家特色的形成 盧令北(東吳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主任)
33 2024年2月6日 晚清臺灣涉外戰爭中的軍事運輸 陳南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34 2024年4月18日 《臺灣陶瓷史》的研究與出版 盧泰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35 2024年5月16日 戰後臺灣的製造能力與經濟發展: 以鋁及臺鋁為例 克禮(美國南方衛理會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訪問學人)
36 2024年5月30日 Chop Fry Watch Learn: Fu Pei-mei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Foodways in Taiwan Michelle T. Ki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37 2024年7月9日 郵政地圖與少年中國的想像共同體 蔡維屏(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38 2024年8月13日 Urban Heritage making, unmaking and remaking: on remembering, forgetting and reinterpreting the past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Europe (城市遺產的創造、移除和重塑:在台灣、香港與歐洲對過去的記憶、遺忘和重新詮釋) Dr. Liza Wing Man Kam 甘詠雯(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Vienna)
39 2024年11月19日 冷戰時期的農村新作物與技術發展——「洋」菇的出 黃仁姿(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40 2025年1月14日 航向無人島:臺灣東海岸漁民的移動之考察 西村一之(日本女子大学人間社会学部現代社会学科教授)
41 2025年2月11日 美援與臺灣化學肥料工業 湊照宏(日本立教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42 2025年3月4日 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史──殖民地主義、主體性、開放性 平井健介先生(甲南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43 2025年5月20日 戰後臺灣經濟的再思考:資源、產業與國家治理 洪紹洋先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44 2025年5月27日 臺灣史研究與AI的對話 許蕙玟女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近三年籌辦工作坊/研討會(2019年7月-2022年7月)
近三年籌辦工作坊/研討會(2019年7月-2022年7月)
會議類型 舉辦時間 主題 備註
研討會 2019年9月25日 Workshop on Cross Cultural Encounters and Trade in Early Modern Southeast Asian Port(2019年工作坊:近代早期東南亞港市中的異文化交會與貿易  
工作坊 2020年2月6日 臺灣經濟史研究群2020年第一次國內工作坊  
研討會 2020年9月17、18日 第三屆臺灣商業傳統:海外連結與臺灣商業(Maritime Connectivity and Taiwan Commerce)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林本源基金會年會 與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臺灣制度與經濟史學會合辦
研討會 2022年7月7日 近現代臺灣經驗的交錯與流動學術研討會暨2022年林本源基金會年會 與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臺灣制度與經濟史學會合辦
工作坊 2022年7月8日 臺灣經濟史研究群2022年第一次工作坊  
研討會 2023年9月7、8日 『第三屆臺灣產業發展與社會變遷:近代技術創新與體制變革』國際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 2024年7月4、5日 「關稅、貿易與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東亞經濟的形塑」國際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 2024年8月27、28日 「從經濟思想史看18-20世紀的臺灣」國際學術研討會 與日本經濟思想史學會合辦
top